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备课从整体到部分)
1、P1和以往1—3册教材的一样,都是编者与读者小朋友的对话,每一个对话都有它的主题,我们看一看这册教材的主题是什么呢?
智慧老人说:你喜欢数学吗?数学世界很精彩。 淘气说:我喜欢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笑笑说:我喜欢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 机灵狗说:嘻嘻,真有趣!
小朋友,你喜欢哪些数学学习活动?与同伴说一说。 这一册的两个对话的主题就是:数学世界真精彩,数学真有趣。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主题,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课和同学进行对话。
2、再来看一看这册教材要学习哪些内容呢? 我们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数学计算
数与计算在我们的第一单元除法,我们在第三册也学过表内除法,这个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有括号式题)
(一)除法和混合运算 特点: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老师们都还记得,在第三册上我们学过乘法口诀,利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直接写得数,现在我们要学习竖式,算式书写的另外一种格式,它对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或者两位数除多位数是非常有用的,那怎样让学生体验除法算式和抽象的过程呢?
师举例:①通过“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体会除法竖式。 有两次分苹果,第一次分苹果是体现竖式抽象的过程,第二次分苹果主要是体现有余数的除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在第一次分苹果的过程中,就是利用书中的情景,直接给学生出示问题,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让学生自己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因为学生有表内乘除法的基础, 这时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1、四五二十 2、5+5+5+5+5=20 可以放4盘 体会4盘
3、20―5―5―5-5=0 4、20÷5=4 4盘 4盘 学生也可能用竖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是这样处理的:
当时有一个孩子会列竖式,就让他解释是怎么了解竖式的,
怎样体会的,然后师作解释,结合分苹果的过程解释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各部分的含义。
上面的“20”就是要分的苹果,“5”就是每盘放5个,“4”就是可以放4盘,下面的“20”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有的孩子和给上面是一样的,有的孩子说有点不一样,下面的“20”是分的苹果,这个孩子就体会了分的含义,就是分走了20个苹果,接下来这个“0”,小孩就说余数,余数是0。因为苹果都分完了,没有了,所以就是“0”。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能感受到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一个过程,通过他以前的学习来迁移过来,让学生了解除法竖式是除法的一种。
把除法竖式的各部分含义与分苹果的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操作和实践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利用学习以前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学具边摆边说,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的能起到一个好的辅助作用。
②通过“分苹果”的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还是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 孩子有前面的学习经验,很快列出算式:20÷6=3……2 在算的过程中,利用学具来操作,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就是在分的过程中,分不完了,比如这里面还剩2个怎么办呢?就要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学具操作,引导学生抽象出算式,才能更好理解除法算式和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三册里有分一分也有分的时候有余数,可以充分利用那
时的经验。这样教材就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体会除法竖式的抽象过程和有余数地除法。 ③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在有余数除法里面,怎么试商是个难点
P4数大一些,试一试( )里最大能填几。就是为孩子试商作准备,教学时,先让学生想一想( )里能填几,然后再选出最大能填几。
第二单元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这个教材有个特点就是
④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教材设置了小熊购物这样一个情境,货价上有各种食品的单价,另外小熊说:“我要4个面包和1瓶饮料,算一算要
多少钱呢?
在这里教材呈现了几种方法:
一种是:3×4=12(元) 先求出面包的价钱,再和饮料合在一起 12+6=18(元)
那么智慧老人说: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用3×4+6,也可以6+3×4,这样在算式里头又有乘法,又加法,不管乘法在前边,还是在后边,按照刚才我们算得过程,都是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也就是说从这个生活实例里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