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气和节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里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古代注重礼乐,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节”。“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
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那是所谓处士横议的时代。在野的士人纷纷的批评和攻击宦官们的贪污政治,中心似乎在太学。这些在野的士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却已经在联合起来,并且博得了人民的同情。宦官们害怕了,于是乎逮捕拘禁那些领导人。这就是所谓“党锢”或“钩党”,“钩”是“钩连”的意思。从这两个名称上可以见出这是一种群众的力量。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容着,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的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
在专制时代的种种社会条件之下,集体的行动是不容易表现的,于是士人的立身处世就偏向了“节”这个标准。在朝的要做忠臣。这种忠节或是表现在冒犯君主尊严的直谏上,有时因此牺牲性命;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忠而至于死,那是忠而又烈了。在野的要做清高之士,这种人表示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因而游离于现实之外;或者更逃避到山林之中,那就是隐逸之士了。这两种节,忠节与高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也是有利于这个阶级的。所以宋朝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原先说的是女人,后来也用来说士人,这正是统治阶级代言人的口气,但是也表示着到了那时代士的个人地位的增高和责任的加重。
(选自朱自清《论气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是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现代社会也用气节来衡量人们的行为。
B.在古代“气”和“节”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气”原是说战斗的,而“节”与礼乐中的“礼”有关。
C.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是对《左传》礼“一鼓作气”之“气”的转变与扩充,丰富了“气”的内涵。
D.“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的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这个标准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明确规
1 / 10
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在野的士人联合起来攻击宦官的贪污政治,反被宦官迫害而逃亡,人民对这些逃亡的党人持同情保护态度,尊其为气节之士。
B.“气节”中的“气”是敢作敢为,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
C.宋朝太学生集体情愿罢免奸臣、明朝东林党人攻击宦官等,是气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他们依靠的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力量。
D.专制时代,士人的立身处世偏向了“节”这个标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偏向于“气”的集体行动不容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员不顾自身生命危险,冒犯君主尊严而直言进谏,或改朝换代后,不与新朝合作甚至以身殉国,这都是“节”的表现。
B.一些在野的清高之士,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游离于现实之外,或逃避到山林之中,成为隐逸人士,这是他们的消极的表现。
C.“节”是静的,是不变的,所以古人强调“守节”,而不“失节”,有的人甚至不惜为守“节”而死;“气”是动的,让人追求变革。
D.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臣与清高之士对统治天下都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都消纳了叛逆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
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官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B.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2 / 10
C.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D.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 B.“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是指像平民一样交往。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
D.“窃”,私下、私自,谦辞,“愚”“鄙”“屈”等也是谦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登礼贤下士。他对待下属幕僚十分亲切随和,与下属出行时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床。 B.孙登体恤百姓。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
C.孙登孝顺感恩。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徐氏遭废,但她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D.孙登忧国忧民。临终前他上奏章陈述政事,认为有些地方奸乱萌生,应加重刑罚,还认为应该减轻赋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游栖霞寺 李建勋①
养花天气近平分②,瘦马来敲白下③门。 晓色未开山意远,春容犹淡月华昏。 琅琊④冷落存遗迹,篱舍稀疏带旧村。 此地几经人聚散,只今王谢独名存。
注:①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年约八十一岁。②平分,春分节气。③白下:南京的别称。④琅琊:六朝时南京设琅琊郡。
8.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与友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广阔水面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3 / 10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国学大师饶宗颐
①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从小便有“神童”之称的他,自学成才。他出身于富裕之家,父亲虽然经营钱庄,但一直执着于对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做学问的道路。
②父亲壮年离世,饶宗颐继承其志,不足20岁时已完成父亲的遗志,续编《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③饶宗颐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广,成果之多,在同时代学者中很少有人能与之相较。以时间来讲,饶宗颐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以地域来讲,除我国本土外,还涉及印度、西亚、东南亚等。以语言工具来讲,饶宗颐懂梵文、法文、德文、英文、希伯来文等。
④饶宗颐既注重中国历史文化和典籍在海外流传的各种形态的研究,又对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不懈追求。在1956年发表的《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中,他将伦敦所藏的这部早期天师道思想秘籍公之于世,并做出笺注,从而引发了当年欧洲学界对中国古代道教研究的热潮。饶宗颐是第一个把古印度河谷的图形文字与汉语系材料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他发现古印度这种不明语系的图形文字竟然与中国古代的陶文、甲骨文有着许多相似的迹象,为揭示该古老文化演进秘密和中印文化交流历史开辟了新途径。他又比较屈原《天问》与印度、伊斯兰古文献,发现“发问”文学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进而提出文字人类学和文学人类学的新课题,主张把史学研究的视野扩展到整个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上来。因为他了解本民族文化,也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因而他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⑤提起饶宗颐,必须要提到他的艺术,因为在近代学者中,像他这样学者兼艺术家的突出人物极罕见。“我对已经在艺术上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因为我还有潜力可挖,希望接下来能腾出更多时间发挥我的艺术潜能。”
⑥饶宗颐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他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模仿,也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书法方面,根植于古文字,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金农、邓完白之长,自成一格,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沁人心脾的书卷气息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
⑦对于饶宗颐来说,年龄从来都不是绊脚石,90多岁高龄的他对书画艺术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2006年,91岁的饶宗颐在《敦煌研究》第100期发表《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即陇坻(今陕甘宁交界地区)以西的大西北地区。饶宗颐通过旷远、鸾远、荒远的“新三远”的艺术气魄,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叠经试写,以为可用乱柴、杂斧劈及长披麻皴,定其轮廓山势,然后施以泼墨运色,以定阴阳。用笔宜焦干重拙,‘皴当纯以气行'”。饶宗颐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⑧除了书画,饶宗颐在音乐上也有着一定的造诣。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建树甚多。然而,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也许是早年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20世纪50年代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那里学习指法,终有所成就。并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趣,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4 / 10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饶教授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知识渊博,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饶教授为国际汉学界及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百度百科》)
?在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之间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本身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梳理的标格,将对未来的中国学术有重要意义。
(摘自《饶宗颐的学术地位与影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饶宗颐走上做学问的道路收到了父亲的影响,他不足20岁时,已完成父亲的遗志,续编《潮州艺文志》,这使他踏入学术界的门槛,成为国学大师。
B.饶宗颐学术研究的范围极广,主要表现为设计的时代广:从上古史前到明清;涉及的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运用的语言工具多:包括梵文、法文、德文等。
C.饶宗颐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国画题材广泛,书法兼采众家之长并自成一格,其作品有典型的文人书画特征。
D.文章正文部分围绕饶宗颐在学术和艺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行文,以学术为重心,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E.在饶宗颐的世界里,东西方之间没有鸿沟,古现代之间没有裂罅,这完全是由其身处香港这一特殊的地缘环境所造就的。
(2)简要分析文章第五段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饶宗颐提出的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谈谈饶宗颐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熟悉现钞投放回笼的业内人士介绍,新版百元和旧版百元主要是逐步替代、除旧布新的关系,原....来的100元钞票仍可继续流通。 ②极端恐怖组织IS崭露头角,在法国巴黎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的后果,....这是巴黎遭到的史无前例的恐怖性袭击。
③我们常常会因为“牙疼不是病”的俗语而对牙疼不以为意,事实上,牙疼有可能导致红肿热痛、....化脓,甚至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 ④三亚公安局没有置之不理游客反映的天价海鲜、出租车宰客等问题,而是设立了旅游警察支队,....有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⑤他说:“我不是诗人,不是写诗的……这本文稿实际上是我生活片段的记录,人生的雪泥鸿爪,....
5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