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新的划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准则,以目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实践依据,以未来社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为教育目标,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积极的探索小学阶段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凸现个性,培养一代新人。
二、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内容
所谓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一般物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具体划分为以下几点: (一)、生活好习惯
1、在家里不任性,自己的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 2、经常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在家也讲普通话。 3、未经允许,不乱动乱翻别人的东西,进入他人房间先轻敲房门,别人同意后才可以进入。 4、待人有礼貌。见了客人主动打招呼,起立让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外,并说\再见\。
5、能认识到家庭、学校都是集体,懂得个人要服务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有事大家商量;懂得做事情要与别人合作,善于征求他人的意见,善于向他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6、注意安全,不玩火,不乱动家用电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7、注意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听、收看新闻。 8、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粮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9、自己洗手、洗脸、洗手绢等小衣物。自己削铅笔,自己叠被子、叠衣服,自己收拾床铺,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0、帮家长收拾饭桌、扫地、抹桌凳、择菜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经常开窗透风。 11、饭前喝水润喉,每日三餐按时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售、不暴饮暴食,朴素节俭,不乱花钱。
12、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勤剪指(趾)甲、勤洗头勤洗澡。按时起居作息。
13、未经家长同意,不看电视、不看有害的书,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14、不早到校,上课前半小时离家;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 15、家长叫时,应马上停下自己的事情,及时应答,不拖拉。
16、在家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陪学,先做完作业后休息。 17、遇事爱问\为什么\,勤于思考;相信科学,不迷信更不能参加迷信活动。 (二)、学习好习惯
18、读书声音哄亮,充满感情,使用普通话。
19、读书写字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姿势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懂得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20、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本节课需要的书、练习本和工具。 21、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22、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书写工整、规范。
23、课外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与图书交朋友;读书时,勤做笔记,注意积累材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4、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学习用品分类摆放,整洁有序。
25、懂得字典是无言的老师,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善于积累材料。
26、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主动求学。
27、能早起晨锻,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
28、写完作业至少再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错误后才可收拾,严肃、虚心、认真负责。 (三)、学校好习惯
29、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 30、入校时,不带零食,并根据班级所在方向自动排成一队靠边走。
31、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不随便说话,站队快、齐、静,散开集合不说话。 32、上课时不随便下位、不随便推桌椅发出声响。
33、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去。
34、课间做有益活动,不在教室敲桌凳、不骂人、不随便外出、不随便进花园、园地,不乱涂乱画,不吃零食。
35、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欺负、不侮辱小朋友,不给别人起绰号,也不叫别人的外号。 36、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有爱国意识,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7、有主人公意识,能对班级集体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自觉服从大家的意见。
38、放学时,站队离校,站队和行进都有要整齐有序,不说话不打闹,出校后,根据回家方向列队而行,骑自行车的同学出校门到指定地点方能上车。
39、坐班车的同学上下车要遵守纪律,不要挤,在车内不打闹,不乱说话。 40、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交流要讲普通话。
41、做事有恒心,有耐性。成功后不骄傲,失败后不自卑。 (四)、社会好习惯
42、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3、团结他人,心地善良,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损人利己,做到\心中有他人\。
44、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同情并帮助贫困者和残疾人, 45、遇见外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卑不亢,不围观尾随。
46、谦虚、诚实、待人诚恳,与人交往重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说做一致,不说谎话、不骗人,有错就改。
47、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 48、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敢于、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49、爱护公共财物,不乱触乱摸,不乱涂乱画。
50、遵守公共秩序,不打闹,不喧哗,不骂人,不干扰影响别人。
51、关心、尊重他人,乘车、坐船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不私拿、私拆别人的信件, 52、遵守交通规则,来回靠右行走,不违章骑车;不在公路、铁道、路口等有危险的地方玩耍。 53、遵守校规校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54、热爱劳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服务公众。
55、关心身边环境的变化,搞一些有关环境、自然的小调查、小研究,并对环境保护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 56、自觉维持环境卫生。
57、自觉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 58、走路抬头、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良好。 三、活动实施的方法: (一)实施思路
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这个重点,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注重研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实施方法
1.教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 (1)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2)个别接触,个别谈话。 (3)采用强化办法。
(4)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 2.家长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 (1)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
(2)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 (3)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4)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 (5)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6)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7)培养执行好习惯的技能。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阶段
1、成立由学校\好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
2、全校动员,人人参与,结合本校实际,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习惯养成细则》,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布置。
3、印发《好习惯养成细则》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广为宣传。 4、要求低年级学生会读并知道《好习惯养成细则》中的内容要求。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 (一)组建\侦察队\,制定实施计划
1.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队会,选出急需克服的前3个陋习。 2.指导队员们学习《小学生养成教育训练内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作战计划\(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
3、学校少先大队结合各中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习惯养成细则》。
(二)、引导队员以实际行动向这些陋习发起挑战
1、发出\作战令\印发《好习惯养成细则》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广为宣传。
2、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各班以点带面开设好习惯养成示范课,各年级从中挑选一节优质课参加学校《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教育》示范课,可以有演示、竞赛、评比、演讲、故事、儿歌、小品、哑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自己当前最应当克服的陋习和最急于养成的10条好习惯。
3、设立解决问题信箱,请有经验的老师和能干的队员,为\陋习\会诊,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全校上下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排查出的\陋习\。 5、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6、典型引路,定点、定服务对象,为好习惯教育活动提供实践的机会;二是以校歌、校训、校规、校史、校服为教育系列,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提高执行好习惯的自觉性。 (三):检查督导,进一步巩固\战果\
1、学校成立\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克服陋习好办法对对碰\活动,比比谁的办法好。 3、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进行征文、歌谣创作比赛。 4、少先队负责调查,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情境设置的抽查。
5、学校设立督导岗,级部设立执勤岗,及时纠正学生违反好习惯的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