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中学2019届高三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文综
历史试卷
1.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官员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反映出 A. 周代宗法制已经瓦解 B. 君主专制制度基本确立 C. 官僚政治正在形成中 D. 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C 【解析】
秦国“官员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一改过去的=家国一体官员特点,逐渐走向官员制度化,属于官僚政治正在形成,C正确;宗法制至今都没有瓦解,A错误;C是秦朝时期设立;D不符合材料中官员制度化信息。
2.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 D. 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答案】D
- 1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直接原因,根源在于地方王国势力威胁到中央集权,排除A项;推恩令的根本宗旨是解决王国势力的威胁,不可能中央向地方妥协,只不过方式比较温和,故排除B项;汉武帝的政治改革与思想改革根本目的都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目的具有同向性,从示意图可以直观看出,“推恩令”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故D项正确,C项错误。
3.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司,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据此可推知宋代 A. 政治源于立国传统 B. 官员均是文臣出身 C. 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 D. 冗官源于文官制度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司,文士也;知州,文士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立国之初确立了重文轻武的传统,故宋代用人以文人为主,这体现了宋代政治源于立国传统,故A项正确;“官员均是文臣出身”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故C项错误;冗官源于宋代过度分权以集权的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A。
4.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 皇帝 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 同治 光绪
军机大臣人数 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 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 五到六人 76.5%的时间四至六人 - 2 -
A. 权力稳固 B. 机构健全 C. 精干高效 D. 保密性强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可知,大部分时期军机处的人员基本在四到六人之间,人数较少,说明了军机处精干高效,C正确。AB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5.古雅典和古罗马文明有共通之处。下列属于二者都曾存在过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 B. 司法陪审制 C. 行省制 D. 陶片放逐法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古雅典和古罗马文明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没有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古雅典和古罗马都有较发达的民主制度,例如司法陪审制,故B项正确;行省制符合古罗马,故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符合雅典,故D项错误。故选B。
6.古代雅典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时会得到装饰着各种图像的青铜或铅制的证牌,公民可凭此在参加完会议后获取一定的薪酬。这说明古代雅典 A. 注意提高公民参政热情 B. 政冶腐败现象日趋严重 C. 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D. 公民大会兼有商业活动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信息是“观剧津贴”措施的体现,雅典实行这一措施主要是提高公民参政的热情,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雅典政治腐败,故B错误;C和D均属于经济信息,与材料中提及政治举措不符。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