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调查问卷(家长卷)
尊敬的家长: 您好!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发布了备受瞩目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正式全文(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为了贯彻《指南》的基本要求,深入落实指南对于教师、家长的指导意义,我院研究生欲举办“《指南》进家园”系列活动,旨在促进家园共育、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保障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此次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家长认识《指南》的情况以及家园合作的现状,为后续的活动奠定基础。
幼儿的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 性别 所在班级(大班 中班 小班 托班)
问 卷:
1、您听说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吗? A.是(是的话,请回答第2、3题); B.否(否的话请直接回答第5题)
2、您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知道的? A.孩子的主班老师;
B.幼儿园的宣传栏里或幼儿园所发的资料; C.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 D.其他————
3、您是否认真阅读过《指南》? A.是(是的话,请回答第4题); B. 否(否的话,请直接回答第5题)
4、您对《指南》有何看法?
5、关于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您最想了解什么方面的信息?
6、您知道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制定关于育儿知识的家园合作计划吗?
A.是(是的话,请回答第7、8题); B.否(否的话,请直接回答第9题)
7、家园合作计划的主题包括哪些(可多选)?
8、育儿知识 B. 儿童发展的理论 C.其他 您觉得家园合作计划的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一般 C.没什么作用
9、在家园合作上,您希望得到些什么样的信息?
您知道吗?
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小知识
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指南》的制定始于2006年,专家组分析比较13个国家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用两年时间广泛征求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在全国东中西部抽取3600名幼儿及其家长做为测查对象。正式文本出台前,指南先后两次面向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师范院校征求意见,又在教育部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指南》着重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先进教育理念。该负责人强调,《指南》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简单地对照指标评判幼儿,更不能将《指南》作为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广大家长要切实转变观念,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指南》实施的原则: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