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用教材――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6 14:13: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用教材――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引言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教材十分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上注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却逐渐削弱了最重要的教材――课本。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斯托利亚尔说过:“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死记现成的材料,而是发现数学的真理。”张奠宙也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不只是讲推理,更是要讲道理,要把印在书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仔细品味数学新教材其独特的韵味,你会发现原来它具有最高的教学价值。作为一名高中的数学教师,要潜心的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深入才能浅出,教师只有课前的努力,课堂上方能左右逢源,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

我们常常强调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能做到活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教育的要求在变,还是教师的认知水平在变,还是时代的要求在变化,有一点始终不会发生变化,那就是教师潜心深入地钻研教材及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应该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个部分,把教材的功能可能地发挥到最大,也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显得更有依据。

本文试图从对新教材是几个方面不同的处理,强调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要紧抓教材,注重教材,吃透教材。

一、要建立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形成一条链,而我们有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上一天就备一天的课,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没有预见,也不清楚教材下面会是什么样的内容,这些问题很容易让我们的教学出现脱节,让学生也感觉不到整体感。于是,对教材的内容先有一

1 / 5

个很好的安排和形成体系,对我们老师来说是相当重要和关键的,它起到了促进我们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在新教材结构体系上在第四章《三角函数》里,老教材是按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半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顺序编排的,新教材将原来的五节内容大幅度地压缩为两节内容,一方面使得重点知识更加突出、认知结构更优化,能力目标更明确,既让广大学生跳出了“题海”,另一方面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和体系化的教学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达到不同层次的发展的思想,这也是新教材的思想所在。

另外,在新教材里,每一章的开始都有一个章头问题,处理好它,也是能很好的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并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对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要加强对例题的教学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例题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平时在例题教学时,往往只分析解题思路就草草收场,这样并不能发挥数学例题应有的功效,更谈不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塑性、迁移性、是知识发展的源泉,从例题出发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联想、推广、引申可很好地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目的。在新教材中每一道例题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我们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认真挖掘例题中的丰富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不仅能不断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

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课本的例题,对它们进行挖掘,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例题进行探讨,进一步的联想、推广、引申得到新颖的命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三、要加强对课本习题的探究

课本中的习题的编写是专家们在精心研究了很长的时间后才定下来的,它们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典型性,课本中的习题尽管简单,但它们能有帮助于我们牢固掌握书中的基础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

2 / 5

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课本中的习题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巩固方法、培养能力、积淀素养的载体,更可以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材料,引导学生认真挖掘习题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新课程理念下,这种回归课本的探究方式,不仅可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也有利于他们从繁杂的参考资料中解放出来。通过对课本习题的探究,不仅沟通了课本中习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知识网络,而且从中学习了数学探究的一些思想方法。

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如从课本习题出发,进行变式探究式教学,从方法上起着“固体拓新”的之用,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并激发学生研究教材的兴趣。

四、利用好阅读材料

教师要理解“阅读材料”设计的指导思想、目的和要求,要认真研究“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是围绕教材的教育主旨,突出教学要点而切入教材中的,都是仅仅扣住有关教材知识设计的,实际上是对课本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其涵盖的内容和教育教学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互动与交流,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阅读材料”理解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达到增强双基、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对“阅读教材”的处理上,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教育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和爱国注意教育。

另外,要充分发挥“阅读材料”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育能力,“阅读材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形式,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另外,“阅读材料”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中要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到注重发展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把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融入到“阅读材料”的教学之中。

五、要注重研究性学习和实习作业

3 / 5

大纲在第3页里规定:“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必修课里给出了四个参考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还给出了选修课的五个参考课题:“杨辉三角;极值问题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复数的几种不同的表示及运算”等。

大纲里还说,课题可以从上述参考课题中选择,也可以师生自拟,要把研究性学习课题“作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新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习作业:

一是“函数关系的实习作业”,让学生调查研究附近商店、工厂、学校潜在的函数问题。

二是利用“平面向量”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的距离、方向问题。 三是“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研究性学习课题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我们在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知识的学习本身并非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完成实习作业和研究性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但实际问题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本质,通过筛选,去粗取精,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如:第五章《三角函数》中的实习作业,对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的距离,教师选定符合要求的地点,组织学生实际测量,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学生兴致很高,特别是对“已知两边和一对角”解三角形的三种情况,通过动手操作,实地测量,加深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认为: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绝不会取代和削弱学科教学,它们的发展将促进学生主动加深拓展学科知识。

结束语

4 / 5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那我们教学的“法”就在教材,它是我们教学的根本,另外教材中出现的任何一些知识,都是经过专家们认真商讨、反复推敲、经多年教学实践检验精选而的,它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示范性和功能性。我们数学老师要在课前结合教学要求,通过对教材的一些深加工,让一切的教学都要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上展开,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不断地进行探究和钻研,建构更加灵活、更为宽广的知识网络,提倡各种创新和变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5 / 5

用教材――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lts011y46667gj1yjqg01k8300x4z01cm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