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一中 长治二中 临汾一中 康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第
四次四校联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A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Na 23 Si 28 Fe 56 Co 59
命题:忻州一中 临汾一中 康杰中学 长治二中
第Ⅰ卷 (选择题 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库仑最早引入电场概念,并采用了电场线描述电场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并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15.图示为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A.在0~3s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5s~7s内两者逐渐靠近
C.甲在3s后做匀速运动,乙在7s末追上甲 D.0~7s内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5m
16.如图所示,已知某发电厂E通过理想升压变压器T1和理想降压变压器T2给用户供电。夏季来临时,各种大功率的用电器增多用户消耗的电功率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U1 U2 R U3 U4 用户 E ~ A.U2增大,且U2>U1 P2 P1 P3 P4 B.U4增大,且U4<U3
T1 T2
C.U3减小,输电线损耗功率增大
D.输电线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减小
17.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借助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成员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星体表面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假设在演变的过程中两者球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最初演变的过程中
A.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也变B.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变大
C.体积较大星体圆周运动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变小 D.它们做圆周运动的万有引力保持不变
18.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表演“飞车走壁”其简化后的模型如图所示,
表演者沿表演台的侧壁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表演时杂技演员和摩托车的总质量不变,摩托车与侧壁间沿侧壁倾斜方向的摩擦力恰好为零,轨道平面离地面的高度为H,侧壁倾斜角度α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杂技演员 大
H α
A.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H越高,角速度越大 B.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H越高,线速度越小 C.侧壁对摩托车提供的向心力随高度H变大而减小 D.侧壁对摩托车提供的向心力不随H的变化而变化
19.如图所示,虚线表示静电场中的一簇等差等势线,实线表示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可以判定 A.粒子一定带正电荷
B.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C.粒子在a点的速度小于在b点的速度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20.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发点。若以地面为零势能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前段t内的加速度是后段t内的加速度的3倍 4
B.开始时物体所受的恒力F= mgsinθ
3
C.撤去力F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30J
由静止从底端沿
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力F做功为40J,此后撤去恒力F,物体又经t时间回到出
试题类型:A
21.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面上,相距为L,处于竖直向下的磁场中,整个磁场由n个宽度皆为x0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1、2?n组成,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2B、3B?nB,两导轨左端MP间接入电阻R,金属棒ab垂直于MN、PQ放在水平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若在不同的磁场区域对金属棒施加不同的拉力,金属棒ab以恒定的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取金属棒图场1区左侧)为x=0,则通过ab的电流i、对棒施位移x的变化图像是
示位置(即磁加的拉力F随
D.动能与势能相同的位置在撤去力F之前的某位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BLvi( ) Rn 9 4 1 n BLvi( ) Rn B2L2vF( ) Rn B2L2vF( ) R? 3 2 x 1 ? 9 4 ? 0 x0 2x0 3x0
A
nx0
0 x0 2x0 3x0 B
x 1 nx0 0 x0 2x0 3x0
C
3 2 x 1 ? x nx0
D
nx0
0 x0 2x0 3x0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电源电动势E及电阻丝R1的阻值。 实验器材有:
1 /V-1 待测电源E(不计内阻) U1.5 待测电阻丝R1,
电压表V(量程为3.0V,内阻未知),
0.5 0 0.2 1 /Ω-1 R
电阻箱R(0-99.99Ω), 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具体做法是:闭合电键S,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
11
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 ~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 V,电阻R1=
UR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3.(9分)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该活动小组处理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运动距离x(m) 0 2.4 4.2 6.3 7.8 9.0 10.0 11. 0 12.0 数据如下: 运动时间t (s) (1)自行车在每各段距离△x(m) 0~5 5~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平均速度v(m/s) 2.08 2.78 ① 6.67 8.33 ② 10.0 10.0 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粗略的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 ① (m/s);② (m/s)。
(2)以纵轴v代表自行车在各段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横轴x代表运动中自行车的位置,试作出v~x图。(其中0~5m段的平均速度已画出) (3)本次实验中,设学生和自行车在各段△x内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则在各段平均阻力做功的表达式W= (用题设字母表示);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 (用题设字母表示)。
2
24.(13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光滑物块甲在外力作用下从A点以a=5m/s1....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A点为计时起点),同时物块乙从B
点以初速度v0向左匀减速运动。物块甲运动到C点时去掉外力作用,t=1.0s
时,两物块相遇。已知物块乙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A、C两点间的距离s1=0.1m,B、C两点间的距离s2=3.8m。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甲、乙两物块相遇的位置离C点的距离; 乙 甲 (2)物块乙的初速度v0的大小。 A C B 25.(19分)在半径R=0.20m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15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圆的左端跟y轴相y M 切于直角坐标系原点O,右端与边界MN相切于x轴上E 的A点。MN右侧有平行于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置于坐标原点O的粒子源,可沿x轴正方向射出比荷为q/m=5.0×107C/kg、速度v0=3.0×106m/s的带正电的粒子流(不计粒子重力)。右侧电场强度大小为E=4.0×105V/m。现以
O 过O点并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轴,将圆形磁场区域按逆O1 A x 时针方向缓慢旋
转90°。求: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 2R N (2)在旋转磁场过程中,粒子经过磁场后,途经MN进入电场,求粒子
经过MN时离A点最远的位置B到A点的距离L1;
(3)通过B点的粒子进人电场后,再次经过MN时距B点的距离L2为多大?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
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6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的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C.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D.若容器中用活塞封闭着刚好饱和的一些水蒸汽,当保持温度不变向下缓慢压活塞时,水蒸汽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E.潮湿的天气绝对湿度一定很大 (2)(9分)一个圆形气缸质量M为10kg,总高度H为40cm。活塞截面积S为50cm2,活塞密封良好且与气缸壁间摩擦可以忽略不计(不计气缸壁与活塞厚度),当外界大气压强P0为1×105Pa ,温度t0为7℃时,如果用绳子系住活塞将气缸悬挂起来,如图所示,气缸内气柱的高度H1为35c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①此时气缸内气体压强是多少? ②当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时活塞与气缸分离? 34.【物理——选修3-4】(15分)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的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只要角度合适一定会进入另一介质。 B.两种单色光相遇,在相遇的空间一定会叠加,所以会发生干涉现象 C.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D.当光从折射率为n1介质射向折射率为n2的介质时,若n1<n2,则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E.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是光的衍射现象
(2)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若波向右传播,零时刻刚好传到B点,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起振, 求: y/cm ①该列波的周期T; B P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1 O点对平衡位0 1 7 x/m -2 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的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核反应方程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的x为中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半衰期为5730年,若测得一架古生物遗骸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含1
量只有活体中的 ,则此遗骸距今17190年。
8
C.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D.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的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 E.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设 (2)(9分)如图所示,U型刚性容器质量M=2kg,平地面上,将一质量m=0.5kg,初速度v0=5m/s,
静止在光滑水且方向水平向
右的钢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容器中间,让二者发生相对滑动。已知钢块与容器底部接触面粗糙,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10m/s2,容器内壁间距L=1m,钢块与容器壁多次弹性碰撞后恰好回到容器正中间,并与容器相对静止,求: ①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②整个过程中钢块与容器碰撞次数。
2013-2014学年第四次四校联考物理参考答案(A卷) 选项 答案 14 A 15 B 16 C 17 A 18 D 19 CD 20 BC 21 BC 22.(6分) 2.0,(3分); 10 (3分)。 23.(9分)答案:
(1)① 4.76(m/s);(1分)② 10.0(m/s)。(1分) (2)如图所示 (3分) (3)K v△x (2分); 100K (2分) 24.(13分)解:(1)设物块甲到C点时的速度为v1,由运动2a1s 2
解得:v1 = 1 m/s 1分
物块甲到C点所用的时间t1 =
v1 =0.2s 2分 a1
规律得:v12 = 分
所以两物块相遇的位置在C点右侧,x = v1(t- t1)=0.8m 2分
(2)设物块乙运动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 ma2 2分 a2 = 2m/s2 1分
1
由运动规律得:s2-x=v0t- a2t2 2分
2
解得:v0 = 4m/s 1分
25.(19分)解:(1)设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
y M v vy 心力得:
B vx E v2
α qvB= 3分
r
mv
r= =0.4m 3分 qB
(2)由图知:弦最长偏转角最大时 1分
R1
sinα= = 2分
r2
2 R N O1 O 2α A x 洛仑兹力提供向
得:α=30° 1分
由几何关系知:B到A点的距离L1=(2R-rtanα)tan2α 2分 2(3 -1)
得:L1= m≈0.29m 1分
5
(3)粒子经过B点时速度与MN的夹角为θ=90°-2α=30° 粒子经过B点速度的水平分量vx与竖直分量vy分别为:
vx=vsin30°=1.5×106m/s 1分
33
vy=vcos30°= ×106m/s 1分
2
进入电场后,粒子水平方向先向右匀减速后向左匀加速,竖直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设再次经过MN时的位置为D,经历的时间为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