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思考 地理环境决定论即为自然环境决定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在人地关系上,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和决定因素,人类社会活动是自然因素制约作用的结果,所以其实质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时间 19世纪 思想论 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 主张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该理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20世纪初 可能论 “二战”以后 和谐论 可持续 发展论 20世纪80年代 判断
1.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的演进。( √ )
1
2.由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导致现代环境问题突出。( × )
3.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超过了农业社会。( √ )
探究点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该思想体现最明显的是什么时期?
答案 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工业文明时期。 2.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
答案 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得到发展。
3.根据人地协调论观点,该地从邻县调水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应控制调水量。如果引水量太大,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期 人类社会早期 农业革命
生产力水平 极为低下,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环境问题 生物资源遭到一定的破坏,但环境问题对人地关系思想 被动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崇拜、依赖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自然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2
时期 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和广度都增大 境问题 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了地理环境决定论 工业文明时期 极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 人口、资源、环境等先后出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 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空前发展,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问题日益严重,有些环境问题危及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乙图与甲图相比,造成洞庭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这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答案 (1)围湖造田 人定胜天 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洞庭湖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这体现了人地协调论。 解析 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面面积大规模缩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面锐减的结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
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和“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 )
3
A.古希腊时代 C.18世纪60年代
2.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 A.要想富,多砍树 C.过日子,多生孩子多福寿 答案 1.D 2.D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D.20世纪60年代
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 D.到市场买菜,自备篮子
解析 第1题,“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20世纪60年代。第2题,乱砍滥伐、使用一次性饭盒、多生孩子这些做法都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和“生态论”以及“和谐论”在诞生时间上呈现逐次递进的关系
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C.“可能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
D.“人地协调论”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答案 A
解析 工业革命后,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的观点被他人所利用,发展成为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20世纪初,法国地理学家提出“可能论”,随后出现了“适应论”和“生态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谐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又叫“人地协调论”。
4.下面是《美丽中国》的漫画,“美丽中国”反映的思想属于下列哪种人地关系理论( )
A.人定胜天论 C.适应论 答案 B
解析 “山绿了、天蓝了、水清了、民富了”反映了自然和人类的发展相协调,符合人地协调论的观点。
5.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
B.人地协调论 D.环境决定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