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生磁
导学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什么的磁场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关系. 自主预习: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_____.电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_______有关.
2.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_______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_______的两个极.
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螺线管中_____的方向有关.它们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来表述:用___ ___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___ _的方向,则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_____.
4.小明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中,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探究一 电流的磁效应
1.如图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接导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
(1)实验探究的是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 .
(2)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表明 .
(3)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 . (4)实验中用到的一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是 .
A.类比法 B.转换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2.为了研究电流的磁效应,某同学采用图中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请你根据图中三次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1)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 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的方向正确的是( )
A.a磁针 B.b磁针 C.c磁针 D.d磁针 4. 玩具小船上固定有螺线管(有铁芯)、电源和开关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把小船按图示的方向放在水面上,闭合开关,船头最后静止时的指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探究三 安培定则的应用
5. 根据所给条件,画出通电螺旋管的绕法.
第5题 第6题 第8题
6. 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标出电磁铁的磁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当堂达标】
7.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奥斯特 D.安培
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通电螺线管中,能正确地表示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的是( ) 9.图中小磁针静止时指向正确的是( )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螺旋管周围的小磁针指向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1.图中开关S闭合后,小磁针静止在图示位置.则螺线管左端是______极,小磁针的左端是_____极.
12.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的实物连线图补充完整(要求:①小磁针的指向满足如图所示方向;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画出它的一条磁感线,在磁感线上标明磁场方向.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13.如图丙所示,为电磁铁和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场,请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永磁体A 右端的磁极和电磁铁电源的“+ ”、“一”极。
14.在一只硬纸筒上绕多匝漆包线,做成一个螺线管,将它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再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中所示.请在图中标出电源的“+”、“一”极,并画出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画出5条线) 15. 根据所给条件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绕法.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 人拉弹簧 起重机提重物 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 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