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第四课时 表内乘法(二) 主备教师 李春霞 使用教师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教材分析 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教学目标 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法 口算卡。 教 学 过 程 和 方 法 一、口算练习6x7= 9x4= 9x9= 3x7= 4x8= 5x6= 7x9= 8x3= 7x5= 6x4= 9x8= 7x8= 二、深化练习 出示题目 1.计算结果和5的4倍不相等的算式 5x4 4x5 5+4 2.6+6+6+6+5可以改写成: 6x4+5 6x6+5 4+6+5 6x6-1 3.与8x7+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8x8 8x6+8 8x8-8 动态修改部分 三、综合练习 出示题目:英语本有8本,语文本有7本,数学本是英语本的8倍。 (1)数学本有多少本?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达标训练 P106的第5.6题 五、布置作业 配套中的相关练习。 1.计算结果和5的4倍不相等的算式 5x4 4x5 5+4 板书设计 2.6+6+6+6+5可以改写成: 6x4+5 6x6+5 4+6+5 6x6-1 3.与8x7+8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8x8 8x6+8 8x8-8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教学反思 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第五课时 复习米和厘米 主备教师 李春霞 使用教师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教材分析 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感受长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目标 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感受长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 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练习法,自学引导法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和 方 法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二、基础练习 1.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2.巩固练习。 1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动态修改部分 42米-18米=( ) 25厘米+6厘米=( )厘米 让学生自主练习。 三、深化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2.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四、达标训练 P103页4.5题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1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42米-18米=( ) 25厘米+6厘米=( )厘米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教学反思 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感受长度。整体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