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7 14:24: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练习2.请分别找出与1/3和1/2相等的数。7/142/4

5/2518/54

3/918/36

6/189/18

5/105/15

3/1526/52

4/122/6.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简要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

1.B

【解析】建构主义理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即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将其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其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2.C

【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孟子》提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据推测,校、序、庠都是当时的小学。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小学,这种小学设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办私学形成了一种风气,其中以孔子办的私学规模为最大。此后,各朝代不但有官办的小学,也有私办的小学。3.D

【解析】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课程即教学科目,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效果,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③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④课程即学习经验,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⑤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学校教

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技能;⑥课程即社会改造。题干表述属于课程即预期学习效果的观点。4.C

【解析】题干中运用的教学策略是组织策略,即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其常用方法有:①列提纲,用简要的语词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②利用图形,先提炼出主要知识点,然后识别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用适当的解释来标明这些知识点的联系;③利用表格;④概括和归纳,这是学习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组织策略,可以采用归类来简化纷繁复杂的记忆材料。5.C

【解析】蔡元培是我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其代表作品有《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等。蔡元培提出“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6.B

【解析】题干所表述的现象反映出学生的“向师性”,即学生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一种自然倾向。教师的仪表、举止和习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素的动力。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

中,往往会摹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长此一往便形成他们性格的一个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举止文明,行为规范,为学生做好榜样。7.B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①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②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皮亚杰认为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所以答案选择B。8.C

【解析】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其中,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指学校

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9.A

【解析】班级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以班级为单位,同时对几十名学生实行分科教学,各科有专职教师,每课时内专讲一门学科,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表的制定,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学生在集体组织形式中学习,彼此学习内容相同,进度相同,易于互相讨论、切磋,共同提高。10.C

【解析】“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出自《礼记.学记》,大意是: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我勉励。11.A

【解析】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其突出贡献是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首创“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的目标体系。12.A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mqyv2i98228mwx1483k6i8ss1c8w101bjk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