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质量管理
分类号:Q 一、填空题
1、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污染物排放(或控制)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或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2、我国化学试剂分为四级,优级纯试剂用G.R表示,标签颜色为 绿 色,分析纯试剂用A.R表示,标签颜色为 红 色,化学纯试剂用C.P表示,标签颜色为 蓝 色。
3、生物样品集中,应特别注意防止 沾污 和样品的 代表性 。 4、气体标准的传递是指将国家一级标准气体的准确时值传递到例行工作所用的标准气体上的过程。标准传递的逆过程称为标准的溯源,当进行系统误差分析时,可逆向逐级检查各步骤对误差的贡献,追踪原因,从而保证监测数据质量。
5、在空气和废气监测中,如果现场污染物浓度不清楚,采气量或采样时间应根据标准规定的浓度和分析方法的测定下限来确定。
6、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实验室分析中,对有些斜率较为稳定的样准曲线,在实验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使用以前的样准曲线时,必须测定 两 个标准点,测定结果与原曲线相应点的相对偏差均应小平 5 %,否则应重新制备曲线。
7、在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中,运行维护人员每月应对每个站点所有自动分析仪至少进行1次质控样试验,采用国家认可的两种浓度的质控样进行试验,质控样品浓度一种应接近废水实际浓度,另一种应超过相应排放标准浓度,每种样品至少测定 2 次,质控样测定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标准值的± 10 %。 二、判断题
1、环境质量保证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2、进行水样分析时,应按同批测试的样品数,至少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
3、对拟修约的数字,在确定修约位数后必须连续修约到所确定的位数。(×)
正确答案为:对拟修约的数字,在确定修约位数后应该一次修约获得结果,而不得多次连续修约。
4、仪器校准、空白试验、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和回收率测定,都是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5、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试剂应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使用及保管情况,但是少量酸碱试剂不用分开存放。(×) 正确答案为:酸碱试剂必须分开存放。
6、水样的PH、溶解氧、电导率和透明度应尽可能在现场测定。(√) 7、灵敏度是指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正确答案为:灵敏度是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待测物质变化所致的响应量变化程度。
8、标准曲线包括校准曲线和工作曲线。(×) 正确答案为:校准曲线包括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
9、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找出误差来源,提高实验室的监测分析水平。(√)
10、根据产生原因,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环境误差和过失误差。(×) 正确答案为:根据产生原因,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11、使用天平称量物质前,应开启侧门平衡天平内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12、对于第一类水污染物,不分行为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13、空白试验反映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分析人员的经验与技术水平。(√) 14、常规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平行样分析、明码样分析、密码样分析、标准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室内互检、室间外检、方法比对分析和质量控制图等。(√)
15、系统误差又称恒定误差或可测误差、偏倚。(√)
16、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是在各参加实验室处于受控的条件下,由有经验的实验室主持进行。(√)
17、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实行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不实行分级管理。(×)
正确答案为: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为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
18、开展环境监测时,选择监测分析方法的原则是首选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19、剧毒试剂应由两个人负责管理,加双锁存放,共同称量,登记用量。(√)
20、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主要职责中不包括:组织开展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