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锻炼与认知关系。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不仅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动作的形象,还要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大小,以及动作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等,从而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感知能力、观察力以及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4.培养情操和意志力。 5.培养完整人格
6.锻炼的心理耗竭和成瘾。应强调的是科学锻炼才可能促进心理健康,如果锻炼不合理,则损害身体,给心理健康带来负效应。这些负效应主要表现在心理耗竭和成瘾。
二、体育锻炼的社会效应
1、促进人际关系改善,有利于良好身心发展。2、培养自己的群体意识。 3、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
第四章 促进健康的锻炼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
一、体育锻炼原则
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二)全面发展原则 (三)个别对待原则 (四)经常性原则 (五)安全性原则 二、一次锻炼的安排
一次体育锻炼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锻炼的效果。人体进行一次体育活动,一般都要经过准备活动、运动强度逐渐增加、保持相对稳定的活动时间、身体疲劳与恢复等阶段,因此,锻炼者应学会科学地安排每次锻炼,以获得理想的健身效果。
第四节 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概念
运动处方类似于医生给病人开的医药处方。由体育运动指导者或医生给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或准备接受体疗的病人,按其年龄、性别、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生理机能以及运动经历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宜的运动内容和运动量,以达到健身或康复的目的。运动处方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竞技性、健身性、康复性以及特殊目的(如减肥)处方。
二、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上,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运动处方要个体化 2.运动处方要修订调整 3.以全身耐力为基础 4.保持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 5.体质基础和运动效果的特异性
三、运动处方内容
1
运动处方一般包括下列六项,即①运动目的、②运动种类、③运动强度、④持续时间、⑤运动频度、⑥注意事项及微调整。其中②~⑤称为运动四要素。
第五节 体重控制与体育锻炼
一、肥胖的判定标准
1.标准体重和理想体重。成人标准体重计算有多种公式,按Broca公式,我国专家认为中国成人标准体重可使用下列公式:
标准体重=身高(cm)-100 (适用于165cm以下者) 标准体重=身高(cm)-105 (适用于166~175cm以下者) 标准体重=身高(cm)-110 (适用于176cm以上者) 女性体重比男性相应组别减去2.5Kg。
肥胖度% =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评定:肥胖度在±10%为正常;大于10%~20%为过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 2.体重指数法(BMI)。体重指数BMI=实际体重(kg)/身高 (M2)。此种方法确定的人体标准体重为BMI=22,这是从免疫学角度通过各种资料制定出来的。评价的方法为:BMI<20为偏瘦,20
二、肥胖成因及有关影响因素
肥胖的种类很多,这里指的是无明显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肥胖,也称为单纯性肥胖。主要是食物摄入过多和运动不足的结果,生活中90%以上的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对于肥胖症的发病机理,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假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学说能较完善地解释肥胖的成因,因此普遍认为:肥胖是多因素作用引起的综合征。
1.年龄。成人、中年人更易出现肥胖。 2.性别。女性脂肪含量高。
3.能量摄入量。过度进食造成体重和体脂增加。 4.体力活动水平。活动水平低导致肥胖。
5.安静代谢率。其值低与体重和获得体重的瘦体重有关。 6.脂肪组织蛋白酯酶活性。肥胖者高,降体重后仍保持高水平。
7.社会和行为因素的差异。肥胖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条件、朋友范围、业余活动形式、看电视时间、抽烟习惯、酒精摄入等有关。
2
三、运动减肥机理
防治肥胖的基本原则是使人体长期持续地处于能量摄取与消耗的负平衡状态。 四、减肥运动处方案例
1.锻炼目的:减轻体重、保持和增强体力。
2.耐力运动项目:如长距离步行或远足、自行车、游泳等。 3.运动强度:60%~70%Hrmax或心率掌握在120~150次/分。 4.运动时间和频度:每次30~60分钟,每周3~4次。
5.处方程式和锻炼方法:①准备活动5分钟,可做腰、腿等关节的轻微活动;②慢走和快走交替20分钟,或走和慢跑交替20分钟;③基础体力活动15分钟,仰卧起坐20个,俯卧撑20个,立卧撑20次,抱膝跳20个,俯卧两头起20次;④整理活动5分钟,如果是青年人,则可增加一些游戏和球类活动,时间20~30分钟;以上全部活动共消耗热量约300~400kcal,相当于体内50g左右脂肪所含热量。
6.注意事项:锻炼前须做医学检查,判定身体状况;锻炼时轻松或过于吃力,可调节内容和锻炼次数;锻炼后第二天不宜出现明显的疲劳感为度;体力感到不适时,应调整运动量或暂停;运动疗法必须和饮食治疗相结合。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发展身体素质的原理和方法。 2.锻炼时为什么要遵循体育锻炼原则? 3.如何安排一次锻炼?
4.如何运用一些方法评价运动效果? 5.简述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及制定原则。 6.为什么运动能够减肥? 7.何如通过运动控制体重?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