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顺序观察法
教学目的:
1、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发展的变化过程;
2、运用三种基本顺序观察(事物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构思作文;
3、培养观察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三种基本顺序观察(事物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构思作文 教学难点:运用顺序观察法构思作文 教学步骤与安排
开课语:同学们,欢迎你们走进小桔灯的课堂。我们的口号是:在快乐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乐。耶!
作文点评(15’)
?
教师总评:针对上周学生作文,文采飞扬、激情洋溢肯定学生一周以来的进步表现,
褒赞带有共性的成绩,真诚善意、委婉艺术的指出学生们的主要缺点;
? 学生互评:老师朗读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一篇,激励学生逐段进行口头点评; ? 学生修改:让学生按照教师和同学的点评,对习作快速进行局部修改。
下面我们开始快乐之旅的第一站:手提桔灯——转、转、转
一、手提桔灯——转转转(5’)
●看两组数字,从中找出含数字“5”的数。看看哪一组比较容易找出?为什么?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32、33、34、 35、36、37、38、39、40、41、42、 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
92、50、29、2、60、64、78、71、 21、18、37、33、39、9、11、66、 62、5、44、17、23、27、4、73、 12、36、19、40、25、51、35、8、 13、20、31、38、41、6、7、26、 43、46、47、3、10、48、42、32、 30、24、27、57、14、15、63、59
明确:第一组比较容易找出,因为第一组有一定的顺序。
你们真棒!我们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二站:点亮桔灯——闪、闪、闪,
二、点亮桔灯——闪闪闪
●开动脑筋——想一想
1.请同学背两首古诗(5’)。
山村永怀
宋朝理学家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提问:这两首诗好不好背?
明确:比较好背。
再把两首诗的顺序都打乱,比如,第一句变为第四句,第三句变为第二句,再背一背,看看怎么样?
提问:为什么这一次大家背起来就有些困难呢? 明确:因为顺序乱了,就增加了背诵的难度。
2. 导入新知:(15’)
1.思考游戏,引出概念:
(1)思考游戏,谈谈启发:
a.问题:从刚才的游戏中,你有没有得到什么启发呢?
明确:事物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我们要按照顺序办事,不能违背事物固有的顺序,写作文也是一样,在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大家的一个新的观察方法:顺序观察法
b.概念:我们在观察时应注意,无论什么事物的组成结构,都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就是“顺序观察法”。这种观察法,既适用于观察人的活动,也适用于观察事物。
2.类型:我们观察的对象不同,情形各异,顺序也不一样。大概来说,有下面三种: (1)事物发展顺序:由大到小,有多到少,有因到果等等。比如,写一个小孩的成长,或者写一种植物的发展。 小练习:
提问:校园里的花从长出骨朵到凋谢的过程你观察过吗?能不能讲一讲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2)时间顺序:如果描写一场大雨的过程,就应该按时间顺序来描写。
提问:谁能说一说怎么描写下大雨的过程呢?注意要用到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3)空间顺序:
提问:如果描写游览一个地方,应该运用什么顺序呢?
明确:一般要运用到空间顺序。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是使用单一的顺序,而是可以把几种顺序综合运用于观察。● 玩中悟学——棒棒棒
请五位同学分别在纸条上写五句话,把五句话按句子结构断句成卡片,分装在不同盒子里,打乱卡片顺序,请三名学生随意抽取其中一张卡片,连成句子。 如:红孩儿挥舞筋骨棒大闹高家庄。
孙悟空挥舞钉耙大闹东海。 哪咤挥舞铁扇大战天兵天将。
猪八戒挥舞长枪大扇火焰山。 铁扇公主挥舞红绸三打白骨精。 谈谈游戏启示。 3.注意:
(1)虽然我们说到可以多种顺序综合运用,但是运用的过程中,各种顺序不可混淆。
(2)运用时间顺序时,切忌写流水账。
大家现在顺利进入快乐之旅的第三站:桔灯引路——碰碰碰
第二课时
三、桔灯引路——碰碰碰
范文品析:
a.抓住技法赏析:
读范文《我的家》,小组讨论:想一想,文章采用了什么顺序?
明确:小作者采取空间顺序观察法,进门——客厅——卧室,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家里的各种布置与装饰,从而把一个整洁、漂亮、温馨、舒适 三口之家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叙述有条有理,语言连贯通顺。
读范文《我的小房间》,小组讨论:想一想,文章采用了什么顺序?
明确:小作者采用了以书桌为中心,书桌——书桌下——书桌旁边的床介绍了自己的房间,有条有理又详略得当的将小小的房间描绘的顺当有序。
小练习
提问:下面这几种作文题材,看看用什么顺序比较好,分组讨论。 (a)记叙和爸爸妈妈去黄山旅游。
(b)记叙自己种的一盆水仙花的生长过程。 (c)记叙钢笔的发展历史。 (d)记叙一次日出的过程。
分组代表发言,大家评价,总结: (a)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
(b)用事物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 (c)运用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顺序相结合。 (d)运用时间顺序。
b. 抓住词句赏析:赏析范文B册p38《巍巍中山陵》, 引导学生明白文章是怎么运用顺序观察法的。
1)、学生自读《巍巍中山陵》,圈出好词佳句。 2)、让学生朗读好词佳句, 引导学生用好词造句。
好词:联为一体 枝繁叶茂 莽苍深邃 高峻 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晨烟夕雾 神态安详 佳句:
◆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六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
◆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七十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视,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陷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3)、教师引导:
a有同学欣赏这句话: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六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法国梧桐在什么位置,体现了什么顺序?
答案:法国梧桐在中山陵外的陵园大道,体现的是由外而内的顺序。
b有同学喜欢这句话: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七十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视,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陷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平台在什么位置,体现了什么顺序?
答案:平台在陵园的北部,由南而北的顺序。
我们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四站:桔园飘香―――乐、乐、乐
四、桔园飘香——乐乐乐
?
口头冲浪——比一比(15’)
试以“顺序观察法”来分析下面三个题目:
《水仙花》《请你参观我的家》《看日出》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谈谈这几个题目用“顺序观察法”可以怎样构思?
(见教案附录口头冲浪参考)
第三课时
? 我有妙笔——写一写(40’)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顺序观察法 。俗话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动手写写吧!
题目:①《钢笔小史》②《难忘的日出》③学校同步作文习题
要求:①中心明确,情感真挚;②内容具体,文从字顺;③书写认真,卷面整洁。④400字左右。
(教师巡视,检查批改上周作业;了解当堂作文整体情况, 初步归纳带有共性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