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自然、行政、社会经济
**乡地处**县之东北部,距县城75公里。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伏岭镇接壤,北与家朋乡相邻。位于北纬30°10′,东经118°58′,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面积52.34平方公里。
全乡辖4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49个自然村,1964户,总人口7371人。农村劳动力3497个,耕地面积3403亩,其中水田2729亩,旱地674亩。
2007年年产粮食149万公斤,单产320公斤,人均产地202.14公斤,人均年收入二00七年为4580元。
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独特的旅游风景点区,如小九华佛教圣地、关王刀和蓬莱仙岛,笔架山风景区、清凉峰森林公园、石门潭风景区等。景区如诗如画、风光秀丽,使人留恋忘返,具有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乃至**知名度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多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中国名人小九华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并在皖浙两
地形成了一定影响,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创造了平台。 2.2 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地质
本乡四面崇山峻岭,天目山余脉中间平坦,虽典型的盆地形状。地势较高,平均海拔700米,地形由西南至东北走向,一条源于竹岭头的**河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流入浙江,属钱塘江流域,西北与西南山梁即为长江流域与钱塘江流域分水岭。最高海拔(太子尖)1464米,河道高程上游为845米,下游出口处高程为596米,流域比降为2.5%(100:2.5)。
本乡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石灰岩、干板岩与泥质混合,主要为黄壤和褐色土壤,颗粒粗细适中,空隙度较好,肥力也较强,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沿河两岸。水、肥、气、势条件较好。且地势平坦,土壤侵蚀现象较少,但岗、塝田和冲洼田则较差,有些因受侵蚀表现为粗骨性麻石土,有些则形成潜育型水稻土,如陷泥田和渍害田,加之全乡地势
较高,农作物生长期,成熟期相对延长。
本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高山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且集中,区域小气候变化大的气象,水文特点,比较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统计,年平均气温11℃,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2℃,无霜期只有180天,不宜种植生长周期长和喜温作物。 本乡还直接受清凉峰以及黄山两个暴雨中心的影响。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0mm,降雨很不均匀,主要雨委在5-9月,而尤其集中在6-7月,经常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1991年7月2日,日降雨量为291.5mm,从而造成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使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失。每年梅雨季节,虽值作物需要水旺期,但仍表现相对过剩,即7-9月,都经常出现“夹秋旱”。由于来水过程与作物需水过程的不统一,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径流量与降雨相对应,多年平均径深为1280mm,年平均蒸发量为668mm。全年人均占有水量9089立米,亩均19687立方,水资源潜和很大,如加强开发利用和
水利设施的管理运用,完全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 2.3 水系和水利工程现状 2.3.1 水系:
**河发源于本乡本部的山云岭,流经方家湾、铁坞、上胡家、下胡家、三亩丘五个地后出境至浙江的临安县境,河流长度10公里,流域面积52.34km2,流域坡度为2.5/100,因流域面积小,乡境三面皆为分水岭,没有客水通过,河流短而窄,一般河宽在16-18米左右,河流坡度接近流域坡度。 2.3.2 水利工程现状
(一)防洪工程现状:全乡的防洪工程以河流两岸的护岸工程为主。由于本乡境内四面为山,溪流比降大,水流湍急。每当洪水季节溪水易涨易退;而干河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易冲易漫,河床一般淤积严重,对两岸农田和居民的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历年来兴建防洪工程经“七·二”、“七·四”、“七·七”等大洪灾破坏,加上河床急剧抬高,大大降低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