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项目区洪旱灾害时有发生,已不能支撑该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治水害,改善环境,促进人水和谐已成为重要的议事日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从而为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有利支撑。因此,治理**河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在保护好原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多地寻找旅游新亮点,积极稳妥地发展旅游业,加快自身原始资本积累和引进外资和人才,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改善、风调雨顺的基础之上;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防洪保安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到顺利实现。综合上述,治理**河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地步,实施该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3.3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项目区所在地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均纯收入随着山核桃产业的不断加强已跃上全县的前列,农民自主投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工程技术人才不断扩大,人才队伍的扩大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县域财政近年来呈良好的上升态势,乡域经济也在稳妥地发展,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基础。
综合上述技术、人才、财政支持的综合因素,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十分的可行性。
4、项目建设目标与工程措施布局 4.1 建设目标
通过对**河综合治理,达到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提高防洪标准,促进人水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良好的河流生态系统。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是疏浚河道、整治河堤、净化水质、恢复生态,通过治理达到“水变清、岸变绿”。
项目建设指标为整治**河护岸3.2km,兴建环境水面工程措施3处,建拦水坝3座,河道清淤疏浚11.6km,河堤绿化5km。
4.2 设计标准
依据国家和部颁标准,在保证建筑物防洪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建筑风水和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本设计尽可能保持工程建设区地形地貌,保留原有涉水建筑物的规模和风格;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调节能力,形成“天人合一”生态格局。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为V等,拦河坝和护岸建筑物为5级,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选定设计洪水标准为10%,校核洪水标准5%。 4.3 洪水及水力计算 4.3.1洪水计算
洪峰流量推求按《安徽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山丘区产汇流分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推求。以上胡家生态水面处为典型计算。小九华处相同办法推求的。
F=32km2 H高=1138m H低=580m △H=558m L=12.5km
J==44.6‰
=0.5km 1、f=
=0.0078<0.5故修正系数α=0.836
2、由P=10%查表P-III型曲线的模比系数分别为: Kp24=1.72Kp1=1.64
H24=206.4mm P24=206.4mm H1=65.6mm P1=65.6mm 3、
=0.31查表4得损失量及地下水之和为70mm,n=0.63,R24=P24-R
损=136.4mm
=0.46 R3=62.7mm K=6
=0.34
==0.11
4、n=0.63 K=0.34 查表9得最大流量模 qm=68.8 q修=57.52 Q上胡家=qm×α×Q小九华=qm×α×4.3.2水力计算 4.3.2.1堰顶水深计算
=251m3/s =392m3/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