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
小学英语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调研报告
下面是我们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英语教学调研报告供大家参阅~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由来己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被教育者所发现与运用。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就曾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西方,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指出,学生是可以在相互间的学习中获益的。18世纪末,贝尔和兰喀斯特提出的“导生制”实际上也是渗透着合作学习的思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团队精神必不可少,团队合作能力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今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背景
xxxx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改变现行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
1 / 10 精品文档
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文件的形式确认了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改所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虽然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将合作学习和当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还在少数,并且在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流于表面形式,收效甚微的现象。因此特将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其现状并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措施,使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更好地得到落实,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活跃课堂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重要概念解释
合作学习其实是一个泛称,它代表着一个复合性的、多层次的概念。本研究拟采用我国学者王坦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即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相关研究
合作学习的思想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前苏联和美国相关著作的翻译与介绍,在发展理论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了丰富的实验研究,创建了很多合
2 / 10 精品文档
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点。尤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理论基础、合作学习模式和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关于合作学习的要素构成,有三因素论、四因素论和五因素论,伏虹将其进行了整理。三因素理论:小组目标、个体责任、成功的平等机会;四因素理论:小组形
成与管理、任务设计、社会因素、探索性谈话;五因素理论: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
其中,约翰逊兄弟的五因素论在国内被研究地最多,郑继岭在归纳西方几大代表性的因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六大因素:?确立小组,目标明确;?小组人人参与,共担责任;?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合作和社会技能培养;?小组自评。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源头,应追溯到道奇在温勒的群体动力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合作与竞争理论,后其学生约翰逊兄弟将合作与竞争理论拓展为社会互赖理论。斯莱文博士将合作学习的理论模型归纳为以下两类:动机理论以及认知理
3 / 10 精品文档
论,其中认知理论主要包括发展理论以及认知精制理论。约翰逊兄弟认为,其理论主要根源于社会互赖观、认知发展观和行为学习理论观。
我国青年学者王红宇从合作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合作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有两个方面:集体动力学和认知心理学。盛群力教授将合作教学的理论依据归纳为六个方面的内容:动机激发论、需要满足论、教学技术论、集体公益论/凝聚论、促进发展论和精细加工论。学者王坦认为,合作教学是一种复合活动,因而它的理论基础也自然具有复合的特色,并将其整理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
(三)合作学习的模式
国际合作教育研究主席戴维森对国内外形成的多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了概括,总结出了目前几种主要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团队学习模式、共同学习模式、团体探究模式、合作方法模式和复杂指导模式。
基于国外合作学习的几种主要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刘春玲总结了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依次有“分层次目标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和异质合作、同质选学的教学模式。
(四)合作学习的策略 4 / 10 精品文档
刘玉静和高艳在其编著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一书中系统地概括和介绍了国外的合作学习策略,其中包括:斯莱文教授及其同事提出的学习小组成绩分工、小组—游戏—竞赛和切块拼接法等教学策略;约翰逊兄弟重点提出的共学式的教学策略;沙伦夫妇提出的小组调查法;还有结构设计法、团体促进法等。
我国目前所研究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来自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在刘玉静和高艳所编著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一书中提到,生生合作学习的策略主要有互助预习法、互助学习法和互助复习法。
四、问题与建议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习得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缺乏合作理论与实践知识
合作学习已逐渐成为小学英语课堂中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师自身并没有接受过这一领域知识的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实际教学中,多
5 / 10 精品文档
数小学英语教师仅认为合作学习就是workinpairs或workingroups,他们很少接触过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知识也仅来自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依葫芦画瓢”,但其实,合作学习理论是一个研究历史悠久、且已获得大量成果的完备的理论,其中先人开发研究出的合作学习模式和策略都能对当今合作学习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有很大启发和借鉴作用。另外,多年来国内外对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是教师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2.合作目标和要求不明确,内容选择不当
教学方式的选择依据是教学内容,反之,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于同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调查得知,教师对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有些只是“为合作而合作”,摆个空架子,在形式上看好像为一节课增加了不少样式,而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在组织时要求的不明确则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很大因素,教师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示范,学生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就可能在活动中生成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有效进行。
3.分组方式不合理,组内分工不均
在探寻合作学习的定义时,嘎斯基、王红宇、王坦等学者都提及了“异质”一词,不少学者更是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看成合作小组组建时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在现实中,合作小组的成员分配多半是老师根据座位安排决定的,而影
6 / 10 精品文档
响教室内座位安排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很难保证这种分配方式下的组合都能做到“异质”的要求。有时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改变原有的组合也是有必要的,而据了解,小组的组员几乎不会变化,组内的分工也一般是固定的,这有利于学生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