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C.②或③
B.①或④ D.③或④
解析:选B。实验①中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作为亲本的植株甲为杂合子。实验④中植株甲与另一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在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依据实验②或③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2.(2019·高考全国卷Ⅲ)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50、500、0 C.500、250、0
B.250、500、250 D.750、250、0
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1 000对基因型均为Bb的亲本交配,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若不考虑致死,一对基因型为Bb的亲本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受精卵的概率分别为1/4、2/4、1/4,1 000对基因型均为Bb的亲本交配,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受精卵的数目分别为250、500、250,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所以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250、500、0,A项符合题意。
3.(2019·高考全国卷Ⅱ)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
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解析:(1)(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甘蓝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由于绿叶甘蓝(甲)植株的自交后代都表现为绿叶,且绿叶甘蓝(甲)和紫叶甘蓝(乙)的杂交后代中绿叶∶紫叶=1∶3,可推知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②中aabb(甲)×AaBb(乙)→Aabb(紫叶)、AaBb(紫叶)、aaBb(紫叶)、aabb(绿叶),故实验②中子代有4种基因型。(3)紫叶甘蓝(丙)的可能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丙)植株杂交,可能出现的结果为:aabb×Aabb→Aabb(紫叶)、aabb(绿叶)或aabb×aaBb→aaBb(紫叶)、aabb(绿叶)或aabb×AABB→AaBb(紫叶)或aabb×AABb→AaBb(紫叶)、Aabb(紫叶)或
aabb×AAbb→Aabb(紫叶)或
aabb×AaBB→AaBb(紫叶)、aaBb(紫叶)或aabb×aaBB →aaBb(紫叶)或aabb×AaBb→3紫叶∶1绿叶,故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色,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F1:AaBb(紫叶),F1自交,F2的基因型为9/16A_B_(紫叶)、3/16A_bb(紫叶)、3/16aaB_(紫叶)、1/16aabb(绿叶),即紫叶∶绿叶=15∶1。
答案:(1)绿色 aabb (2)AaBb 4
(3)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
4.(2019·高考江苏卷)杜洛克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基因组成 红毛 A_B_ 棕毛 A_bb、aaB_ 白毛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
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1)结合表格分析,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2)①亲本都为纯合棕毛猪,F1均表现为红毛,则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②据题干信息,控制猪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AaBb)与aabb进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③F1雌雄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4种组合能产生棕毛子代。④F2中棕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aaB_,所占比例为6/16,纯合棕毛个体所占比例为2/16,则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3。F2中棕毛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1∶2,其中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组合后代可以出现白毛,所占比例为(1/3)×(1/3)×(1/2)×(1/2)×2+(1/3)×(1/3)×(1/4)+(1/3)×(1/3)×(1/4)=1/9。(3)据题干信息,I、i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I/i与A/a、B/b在遗传时也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Ii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红毛个体的基因型应为iiA_B_,其所占比例为(1/4)×(9/16)=9/64,后代白毛个体的基因型为I_____、iiaabb,其所占比例为3/4+(1/4)×(1/16)=49/64。
答案:(1)4 (2)①AAbb和aaBB ②红毛∶棕毛∶白毛=1∶2∶1 ③4 ④1/3 1/9 (3)9/64 49/64
遗传题是高考生物的必考题和拉分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好题型。高考对遗传部分内容的考查角度多种多样,不断变化,由一对等位基因到两对等位基因再到多位等位基因,由常染色体遗传到性染色体遗传再到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由常规分离比到特殊分离比,由遗传推理和计算到用假说—演绎法探究,考查形式推陈出新。特别是突出
了试题的实验探究性,均为近年高考对遗传部分内容的“流行”考法。
【题组模拟】
1.人的能卷舌与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表为某兴趣小组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Ⅰ Ⅱ 家庭数 24 41 父母表现型 都能卷舌 只有一个能卷舌 能卷舌子女 28 33 不能卷舌子女 5 22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__,为了初步探究等位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调查组应该增加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第Ⅰ组调查结果中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的子女数量比
与
3∶1
相
差
甚
远
的
合
理
的
解
释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对能卷舌的夫妇已经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若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则他们二胎(单胎)和三胎(单胎)中只有一人能卷舌的概率为________。
(3)另一个小组对同卵双胞胎也进行了能否卷舌的相关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该小组选择同卵双胞胎进行调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调查结果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组别Ⅰ,父母都能卷舌,却生出了不能卷舌的子女,可判断出能卷舌为显性性状。若要判断相关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需要看子代的表现型是否和性别相关联,需统计后代男、女中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比例。若后代男女中相关表现型的比例相同,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男女中相关表现型的比例不同,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以统计不能卷舌(母)、能卷舌(父)家庭子女的情况来判断。(2)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为A、a,那么组别Ⅰ亲代父母的基因型组合有Aa×Aa、AA×Aa、AA×AA,因此后代中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的分离比不符合3∶1。能卷舌的父母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则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能卷舌父母生出不能卷舌孩子的概率为1/4,生出能卷舌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