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2:55: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石灰吟

一、说教材

《石灰吟》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写照。古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句子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古诗大意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情感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与态度,价值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 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交流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

1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2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程序

古诗,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因此,这节课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只有多朗读诗歌,才能更好掌握古诗。基于朗读,我设计了引用古诗导入——初读古诗——再读古诗——三读古诗——四读古诗这样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根据《石灰吟》的诗歌体裁我引用同体裁的《游子吟》,《暮江吟》导入新课,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在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两首古诗之后,点出本节课的所学古诗也是关于吟的这种诗歌体裁,那就是《石灰吟》。接着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与写这首古诗的背景。

第二环节初读古诗,整体感悟古诗。首先,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抓住多朗读学习古诗方法提出朗读古诗要注意读准字音以及节奏,请生多读古诗。其次,明确《石灰吟》的节奏,示范朗读古诗,再请生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第三环节再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困难字词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整首古诗,在相机点击重点字词意思后,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大意。

第四环节三读古诗,结合图片,想意境,悟诗情。

1、紧扣“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三个词语,让学生理解采制石灰的过程,使学生自然对石灰有深入的认识。

2、抓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请生展开想象开采石灰的情景,告我焚烧石灰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石灰不怕磨难,不畏艰险的品质。

3、抓住“粉骨碎身”请生展开想象石灰受的磨难,引导学生体会石灰的勇于献身清白留世的品质。

4、小结石灰的品质,指导学生读全诗

第五环节四读古诗,融情感。首先指出这首古诗是托物言志诗,列举于谦的相关事迹,让学生对于谦的有深入了解。其次,请生交流对于谦的认识,在相互交流中,升华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再用饱满的情感读古诗。

三、说板书设计

体现石灰的品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竹石

一、教材分析

《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是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说教法和学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从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1、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通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走进古诗,感悟作品的内在蕴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学法。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反复吟诵,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结合作者的生平,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背诵《石灰吟》,再交流学古诗的方法。

(二)、学生根据方法自学古诗。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书上仅有两个 注释,就是任:任凭,尔:你的意思,原以为学生都知道,没有做过多的强调,结果在测评时,有两个学生不会做。

然后让学生抓住一个“咬”字: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理解竹子的刚毅性格。

任:任凭。让学生练习说话,体会任凭这个词语。 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这首诗通过竹子的品格来写人,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想象竹子生长的环境,总结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

(四)、巩固练习。背诵、默写《竹石》。

(五)课外拓展,欣赏郑板桥的作品,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书画艺术的热爱。

课后反思: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交给了学生方法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课堂教学没放开。在理解古诗意思时,学生说出答题意思即可,在总结竹子的品格和诗人的品格时,哪些词语应让学生自己多总结。如:坚贞不屈、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坚定自己的信念、一身正气、顽强的意志等。有很多时候我都在为学生总结。学生上课很紧张,不能大胆举手发言,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

多地方要改进,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指出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才能不断进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p0h74favw34ka295j7z7yqpo85slb00d6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