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中。
1.近几年,中国和欧洲旅游活动日益增多。据此,回答1一3题。 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可以告诉他那里一般 A.气温比北京高 B.阴雨天数比北京少 C.黑夜比北京短 D.太阳辐射比北京强
2.一对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感慨地说中国的面积好辽阔啊!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短短十几天,我们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这对老人旅游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如果这对老人是乘坐火车在我国旅游,那么,他们最有可能的旅游路线是 A.沿兰新一陇海铁路 B.沿京哈一京广铁路 C.沿京包一包兰铁路 D.沿湘龄一浙赣铁路
漓江是我国景色最美的河流之一,许多文人对此都赞不绝口。据此,回答4—5题。 4.唐代诗人韩愈写诗赞美漓江两岸的风光“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中
A.“苍苍森八桂”描写出该地区茂密的热带季雨林景观特点 B.“兹地在湘南”描写出漓江的地理位置在江西省湘江以南 C.“江作青罗带”描写出漓江笔直宽阔、水深沙多的水流特点 D.“山如碧玉簪”描写出漓江两岸峻峭玲珑、翠绿峻秀的特点 5.关于漓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A.漓江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及经济价值很高 B.漓江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可创造性等特征 C.漓江游览应登高远眺,选择适当的距离观赏 D.漓江两岸的山地是由地壳抬升形成的层状山
旅游爱好者小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向往已久。临行前,她设计了四条旅行路线(图1)。据此,回答6—7题。
6.四条线路中,正确反映地理特征的是
A.春季,沿①线自西向东:地势坦荡一阴雨连绵一青翠茶园 B.夏季,沿②线自北向南:林海雪原一尘暴肆虐一阴雨连绵 C.秋天.沿③线自西向东:金色胡杨一“塞外江南”一桑基鱼塘
D.冬季,沿④线自北向南:白雪皑皑一驻铃叮当一温暖如春 7.沿四条线路旅行,能就近欣赏到“五岳”名山嵩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2是灯光勾勒出的广西桂林著名旅游景点——龙脊梯田夜景。据此,回答8 —9题。 8.图中灯光的延伸方向,是沿着 ①山谷线②山脊线③等高线④河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若想让龙脊梯田尽收眼底,最佳欣赏的方法是 ①近距离欣赏②远距离欣赏③仰视④俯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读洛阳“旅游大数据图表(2015至2016年上半年数据)”(图3,表一),回答10 — 11题。
10.自驾游客源除本智
外,主要来自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A.邻省 B.发达省区 C.沿海 D.内陆省区 11.游客对洛阳景区关注度较多的是 A.国内游客为生物景观 C.国内游客为人文活动
B.境外游客为水域风光 D.境外游客为遗址遗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每年农历五月“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各地都举行龙舟竞渡活动(图4),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和商人前来观光,进行文化交流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等活动。据此,回答12—13题。 12.五月初举办“龙舟节”,主要自然原因是 A.进入汛期,河流水大 B.晴朗温暖,适宜比赛 C.河流解冻,水流平缓 D.降水丰富,含沙量小
13.龙舟竞渡活动在珠江三角洲延续了 2000多年,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位置优越,经济发达
A.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土壤肥沃,湖泊众多
读“我国车部温带地区某峡谷景区导游图”(图5)。回答14—15题。 14.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15.在景区规划建设中,游客集散中心、加油站、森林火情瞭望台应分别布局在 A.②④⑥ C.③②⑤
B.①⑥⑤ D.①③④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 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6 —17题。
16.对“绿色消费”的理解,正确的是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①尽量购买带有绿色的物品②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③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④尽量使用非可再生物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添加防腐剂,延长食品保持期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结合图6,回答18—19题。 18.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6中农业经营模式的是 A.甲 C.丙
B.乙 D. 丁
19.该地区从事此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图7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0 — 21题。 20.湿地被破坏后,表示气温年变化曲线、 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A.甲和丙 C.甲和丁
B.乙和丁 D.乙和丙
21.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侵蚀,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C.引水灌溉,河流流量大量减少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通风廊道,即实现空气流通的廊道,又叫城市风道。北京市计划利用通风潜力较大的地带,打开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图8)。据此,回答22—23题。
只供学习与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