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Z-L波形及功率谱 NRZ-M波形及功率谱
dB UNI-RZ波形及功率谱 100dB -1010BIP-RZ波形及功率谱 -20dB0 -3010-10RZ-AMI波形及功率谱
-40-200dB -50-10-3010kHz024681012141618-20-40015May2015 20:36dB BIO-L波形及功率谱
-30-50-10kHz1024681012141618-40-20015May2015 20:380-50-30-10kHz0-40dB24681012141618-20dB15May2015 20:39 -5010kHz10-30024681012141618015May2015 20:39-400-10-50-10kHz-20024681012141618-2015May2015 20:39-30-30-40-40-50kHz-50024681012141618kHz0246815May2015 20:40101214161815May2015 20:40NRZ-M解码 UNI-RZ解码 BIP-RZ解码 RZ-AMI解码 BIO-L解码 DICODE-NRZ解码 DUOBINARY解码
实验六 眼图
一、 实验目的
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眼图”的观察方法及其作用。
9
DICODE-NRZ波形及功
率谱 DUOBINARY波形及功
率谱 NRZ-L解码
二、 实验原理
实际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经过非理想的传输系统产生畸变,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码间干扰的,系统性能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常常甚至得不到近似结果。而眼图可以直观地估价系统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是常用的测试手段。从眼图的张开程度,可以观察码间干扰和加性噪声对接收基带信号波形的影响,从而对系统性能做出定性的判断。
三、 实验连接框图 四、 实验步骤
1. 将可调低通滤波器模块前面板上的开关置于NORM位置。
2. 将主信号发生器的8.33kHz TTL电平的方波输入于线路码编码器的M.CLK端,经四分频后,由B.CLK
端输出2.083kHZ的时钟信号。
3. 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可调低通滤波器的输出波形和2.083kHZ的时钟信号。并调节可调低通滤波器的
TUNE旋钮及GAIN旋钮,以得到合适的限带基带信号波形,观察眼图。
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
CH1为信号叠加产生的眼图,CH2为经四分频后的2.083kHZ信号。最佳取样时刻应选择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图中“眼睛”闭合的速率,即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误差灵敏的程度,斜边愈陡,对定位误差愈敏感。
六、 问题及解决
实验初无论怎么调整低通滤波器的TUNE和GAIN旋钮都不能在示波器上看到眼图。后来发现是调节是速度过快,示波器也存在一定的延时。慢慢调节旋钮后,在示波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眼图。
实验八 二进制通断键控(OOK)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OOK信号的产生及其实现方法。
2. 了解OOK信号波形和功率谱的特点及测量方法。
10
3. 了解OOK信号的解调及其实现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二进制通断键控(OOK)方式是以单极性不归零码序列来控制正弦载波的导通与关闭。如图所示。 OO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含有离散的载频分量和连续谱(主瓣宽度为2 )。
OOK信号的解调方式有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种。对于相干解调,可以从接收到的OOK信号提取离散的载频分量,恢复载波,然后进行相干解调、时钟提取、采样、判决、输出数字信号。本实验采用非相干解调,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三、 实验框图
OOK信号的产生 OOK信号的非相干解调
四、 实验步骤
OOK信号的产生 1. 如图连接各模块。
2. 用示波器观察图中各点信号波形。 3. 用频谱仪测量图中各点的功率谱。 OOK信号的非相干解调 1. 如图连接各模块。 2. 用示波器观察各点波形。
3. 自主完成时钟提取、采样、判决的实验任务。(恢复时钟的相位要与发来信号的时钟相位一致)
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
OOK信号波形及CLK波形
可以看出数据为1时,正弦载波导通;数据为0时,正弦载波关闭。 100kHZ主信号波形及TTL电平波形
11
乘法器X端的波形 CLK功率谱 OOK信号功率谱
乘法器X端的信号功率谱 主信号功率谱 TTL电平功率谱
过公共模块后的输出波形
判决器输出波形(上)及滤波器输出波形(下) OOK信号解调波形
CH2为原波形,CH1为解调后的波形。两波形基本一致,存在延时。
六、 思考题
对OOK信号的相干解调,如何进行载波提取?请画出原理框图及实验框图。 OOK的功率谱密度中含有离散载频分量,所以可以用窄带滤波器来提取时钟
实验心得
经过这次的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我进一步了解、掌握了通信原理课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如DSB-SC信号的产生及解调、AM信号的产生及解调、OOK信号的产生及解调线路码的编解码等等。观察到了眼图。原本一些停留在概念上的东西也在实际中找到了应用。对时钟、振荡器、噪声对系统的影响有了进一步认识。这些经历都让我对理论与实验的相互结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我意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死的,而只有让其运用到实验中去,并根据实验的条件和装置,灵活运用才算是给理论知识注入真正的活力。这次实验让我颇有感触,对后续的实验与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