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1:31: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沂蒙山小调》

【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小调体裁的民歌,全曲为一段体,3/4与4/4的变化拍子,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前三句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歌词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幸福生活为主,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识谱能力、歌唱的方法,通过上学期《劳动的歌》这一单元的学习,对民歌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正处于变声期,部分学生对于演唱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又由于民歌这种体裁与学生所处的年代、环境有差异,所以学生对于演唱民歌的兴趣不大,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的情绪与意境,增进对小调的认识和喜爱。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所采用的“鱼咬尾”创作手法和小调“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唱、分析、对比、体验、探究、合作、描画旋律线等方法,理解小调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正确把握小调体裁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变化拍子,歌曲一字多音、拖腔的唱法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体验教学法通过游戏、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体会3/4拍和4/4拍的强弱规律及节拍变化,为突破难点——变化拍子的歌曲学唱做准备。)

二、歌曲学唱

(一)出示课题,击拍(变化拍子)聆听并思考: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可从音乐要素分析,也可从歌词、情绪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关注音乐要素的习惯,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速度、力度、节拍、风格、曲式结构、演唱形式、情绪、情感。)

(二)教师出示图片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击拍(变化拍子)聆听并思考:歌词描写了什么内容? 美丽风光、丰收景象、美好生活 (三)小组讨论

1、老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学生标记换气记号,思考:歌曲分成几个乐句?

2、老师范唱旋律,学生击拍聆听,找出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下个乐句的起始音音是什么关系?(PPT展示,前三个乐句都是“鱼咬尾”形式,起承转合的一段体) (四)师生一起画旋律线学唱第一段歌词 (五)学生跟范唱学唱歌曲第二段、第三段。 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解决难点。 1、自学 2、聆听、评价 3、学生互教

(设计意图:发挥主观能动性)

(六)聆听彭丽媛版本的《沂蒙山小调》,其后老师给出“倚音”“波音”“下滑音?”学生标记曲谱,模仿老师演唱,哪组唱得最像?(2组,即时击拍模唱,即时评价小红花)并跟钢琴(范唱)演唱第二段、第三段,体会小调的特点

(设计意图:体会民歌的演唱特点,进一步理解歌曲的风格及特点,表现音乐的情绪与意境。)

(七)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情况,完整把握歌曲风格和情绪)

三、拓展

分组创编“鱼咬尾”歌曲?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音乐创造)

四、总结

讨论并归纳本课学习内容,概括民歌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情况,完整把握歌曲风格和情绪。)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pp1s09k6x1xu1x81dzc4m0xd0pw4b00nn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