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期
2《秋天的怀念》导学案(师用)
主备:杨红梅 审核:赵永 审批:赵永新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重点: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难点:学习作者的坚强。 【教学过程】
作者信息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后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子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1997年当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因脑溢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
背景回放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痛苦是创作的源泉,史铁生是用生命在写作,用他的生命体验,写下他对母亲的忏悔和感恩,写下对人生、死亡的思考。比起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作品,史铁生的文章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没有生命体验的人,没有经历过疾病痛苦的人,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永远无法写出这样真挚的作品。 3.朗读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思考: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我觉得他是: 。
一、课前预习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遍,完成下列各题: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将生字词找出来,注音组词或解释。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期
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
3、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文写了( )件事: 场景1:(第 自然段)主要事件: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场景2:(第 自然段)主要事件:母亲为了 “我” 隐瞒病情 场景3:(第 自然段)主要事件:母亲央求 “我” 去看花。 场景4:(第 自然段)主要事件:母亲的临终嘱托 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 4、全文展开叙事和议论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看花 二、学课堂探究
1、文章几次写到看花?背景和结果有何不同? 母亲的话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暴怒无常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不,我不去!”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什么时候?” “我”的情况 母亲的表现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喜出望外 好好儿活??” 三次写到看花。
第三次: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花,完成了母亲的遗愿,“我”体悟到生命的可贵,决心和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2、“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主要表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和平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
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在第2、第5段中。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初一( )班 姓名: 组别: 组长:
《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期
一.学习目标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重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忍”三个动词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深沉。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表现出母亲的细心,生怕触痛我的内心。
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突出了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归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3.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都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4“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思考:读一读句子,想一想从盛开的菊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懂得了究竟应该怎样好好活了吗?
题意在提醒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以及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的含意和分量。
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期
【拓展延伸】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我”来到母亲的墓前,请把想说的说给母亲听听吧!
随堂练习
(一) 听写本课字词。
(二)辨字组词。
侍( ) 踩( ) 诀( ) 悴( ) 矫( ) 待( ) 睬( ) 绝( ) 碎( ) 骄( ) 碗( ) 锤( ) 狠( ) 槐( ) 谣( ) 豌( ) 捶( ) 恨( ) 愧( ) 摇( ) (三)将成语补充完整,。
喜出( )外 翻来( )去
恍然大( ) 名( )其实 深情厚( ) (四) 选词填空。 神情 神态 神色 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 )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 下半场开始,虽然( )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
)就有些慌张了。),显得十分沮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