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编号:
教学基本信息 六年级 圆与正方形的关系 数学 学段:高段 年级 六年级 内容领域:圆形,正方形,面积; 能力领域:作图、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06月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单位 设计者
姓名 联系方式 1
(正文)
编号:
教学基本信息 圆与正方形的关系 数学 学段: 高段 年级 六年级 内容领域:圆形,正方形,面积; 能力领域:作图、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06月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注: 教学过程以叙事的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发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本课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中国建筑中的“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来进行讨论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圆形面积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但是正方形面积是学生已经学习的旧知识。但是两个图形的关系是学生未接触的领域。因此,在本节课书学习时,我将从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角度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掌握圆形和正方形图形的联系。另外一方面,我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圆形、正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通过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思路,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同时通过这种个人和合作分享的交流展示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2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圆的第六课时。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圆的认识而展开。本单元第六课时主要谈论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关系,而第四五课时主要是圆的面积以及圆环的面积,这两节课主要为第七课时探究圆与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联系做出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由中国建筑中常能见到的“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引出这两个图形面积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学生的认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究两者间的关系。圆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 二、学生情况: (一)学生上位知识 1、初步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本学期初步接触和运用了圆的面积公式,本单元后续又继续学习圆的面积。 2、三年级学习并掌握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已经掌握如何求两个量间的比。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授课的班级是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共有学生35人。本班35名学生已经积累了五年的数学学习经历,优秀拔尖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的数学仅仅停留在两基的层级上;对于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较少;大部分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思考能力上相对欠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时常常听别人说和引导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多数的学习是被动形成知识网络。 (三)前测题 由于学生对于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不是很好,对于圆与正方形图形的图形特点
3
掌握不够,且两个图形合在一起后不能准确找出两个图形间的关联。因此我在授课前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向35名学生调查了两个题目: 1、请你写出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对角线的特点。 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找出下列圆的圆心和直径。 (四)前测题结果分析及教学方式的改变 前测题1的分析与教学改进: 1、请你写出正方形边长的特点、对角线的特点。 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这个前测题了解学生对于正方形特点是否掌握。 结果分析:通过调研,全班35人中,0.08%对于正方形边长四边相等回答错误,其余回答正确;对角线的特点40%的人知道对角线相等,0.57%的人知道对角线是垂直的,54.3%的人对于对角线的特点不知道。 教学改进:针对这个结果,我课前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正方形对角线有什么关系。让其自己发现对角线相等、相互垂直且平分。 前测题2的分析与教学改进: 2、请你找出下列圆的圆心和直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前测题了解学生对圆外接正方形以及圆内切正方形,这两个图形中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