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
5.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的变化。 Eg. 放大倍数10*10→10*40 单行有64个→64/4=16
整个视野的细胞有64个→64/16=4个
五.细胞学说(19世纪三大学说之一:进化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施莱登(植物) 施旺(动物) 魏尓肖(修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 3.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把外来物质转化成自身的有机物 自养型(无机物) 异养型(有机物)
异化作用:把自身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去 需氧型 厌氧型
专题2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
基本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1) 最基本元素:C (2) 基本元素:C、H、O、N
(3)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4) 微量元素:Fe、Mn、B、Zn、Mo、Cu 2、
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和仲重要生物活动所需元素
(1) 血红蛋白::C、H、O、N、Fe (2) 叶绿素:C、H、O、N、Mg (3) 甲状腺激素:C、H、O、N、I
(4) B可促进植物受精,油菜缺B“花而不实” 3、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4、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 ①鲜重最多:O 干重最多:C
②鲜重最多化合物 :H2O 干重:蛋白质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有机物:蛋白质
鲜重-自由水=干重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糖类的检测
①还原糖的检测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乳糖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50~65℃水浴) 颜色变化: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实验材料的选择:还原糖含量高且颜色浅的组织(苹果、梨) ②淀粉的检测 淀粉+碘液→蓝色 2.脂肪的检测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红色 方法1:花生匀浆+苏丹Ⅲ
方法2:将花生子叶削成薄片、染色,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大豆)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溶液(蛋白质浓度不可过大,否则反应会黏在试管上,不易清洗) 4.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①斐林试剂:甲液 0.1g/mL NaOH 乙液 0.05g/mL CuSO4
先将甲液,乙液等量混合,现配现用,需水浴加热
实质:新配制的Cu(OH)2 溶液 2双缩脲试剂: A液 0.1g/ mL NaOH ○
B液 0.01g/ mL GuSO4
先加入A液1ml,振荡摇匀,再加入B液4滴,振荡摇匀,不需加热。(B液不可太多,否则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掩盖生成的紫色。)
实质:碱性环境下的Gu2+。
三、蛋白质(C、H、O、N)、核酸(C、H、O、N、P)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的构成单体——氨基酸(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NH2
侧链基团 R—CH—COOH
每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一个碳原子上。 (2)、根据能否在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8种,婴儿9种)和非必需氨基酸(12种)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
(1)、肽键形成:脱水缩合 (—CO—NH—)肽键
(2)、结构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数目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