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研究的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开展,全面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课题研究一年来,教师的课题研究从听说过,到开始学习,到试着制定计划,到着手实行,到稍有成效,这个过程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一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将老师们带上教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同时研究过程中不断涌现优秀课例、优秀课件、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育论文等等。将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各步骤中的实际操作,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还提升了小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同时在开展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方案。在本课题的带动下,课题组的老师已有负责课题研究,申报课题的信心和能力,为我校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从被动接受到成为习惯,更引发家长积极参与。
个体成果分析:我校三年级的林依柠小朋友在未开展国际象棋教学的时候,他生性好动、顽皮,经常和同学打架,经常损坏公物,没有闲住的时候,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是班级里公认的差生。自我校将国际象棋做为小社团内容纳入我们课外趣味项目走进我们的课堂时,他开始变样了,逐渐的安静下来,坐得住的时间由最初的十几分钟慢慢增加到30分钟、40分钟甚至1个小时。打架、损坏公物的现象不存在了,也不调皮捣蛋了。而且下棋使他的思维活跃、反应灵敏了。学习成绩从原来的有点跟不上到现在的成绩优异。他自己也说:“学下棋后,我逐渐感觉学习轻松了。”吴璇同学刚入学时几乎被认为“无可救药”上课反应迟钝,讲课听不懂,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开学前半学期几乎天天需要“开小灶”。据说在小学生园时他就是有名的“三不去”:身体不好不去,早上起床迟了不去,天下雨也不去。自从国际象棋进课堂后,老师发现她很喜欢下棋,就有意识的培养,让她进了校棋队。不久,她的棋下得越来越好,文化课也奇迹般地跟了上来。特别是数学,每次测试几乎都是满分,成了班里的数学尖子,其他学科成绩也稳步上升,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全校同年龄组各类比赛中冠军往往非她莫属,区级比赛中也曾拿了一块金牌。这样的例子在学校里不胜枚举。
小社团整体成果分析:国际象棋是一种比智力、比战术、比意志的运动,它变化复杂、趣味浓厚。在开展国际象棋教学后,学生们不仅课内、课外参加国际象棋活动,回家以后还要和父母“杀”上一盘。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生活当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正因为这样,班级的整体素质明显的提高了。原来一下课就在操场上疯跑的学生不见了,经常喜欢玩危险游戏的同学少了??大家都愿意坐在教室里和同伴比比智慧。这种精神和风气同时也升华到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思维活跃、逻辑清楚,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原来同学们把在下棋时拼搏和动脑的精神都用进数学、语文等课堂中去了。所以每一个实验班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班级风貌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校整体成果分析: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且总是处于动态中,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的特色。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对全世界的学校做过大规模的调查,最后评出10所最好的学校。这10所学校之所以被评为是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非常强大或综合实力超越一般学校,关键原因在于他们都能在某个方面赢得教育的成功。在某中意义上可以说,最特就是最佳,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没有优势。所以我们学校,我想可能大部分中小学生以往在走、将来还要走下去,并且要努力走好的一条路就是:以特色定位,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实施“学校小社团国际象棋特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以来学校在工作上真正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区级国际象棋团体第一名”、学校开展体育特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学校还多次被评为市体育业余训练先进学校。
瓯海区郭溪镇第一小学始创于1931年的略桥书院,学校1999年11月被命名为市示范小学。现有22个班,1134名学生。学校占地1087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建有15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和100米的直跑道。 2003年开始,学校一直是区体育传统学校(田径)。学校确立“和谐才能共赢”的办学理念,以“和谐教育”为办学目标。
学校经过充分研究论证,认为“在小社团开设,国际象棋教学是提升学校品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它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内、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而且不受场地的制约。正是“学校小社团国际象棋特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使学习国际象棋的精神升华到学生的学习和培养意志品质当中去,才使学校在国际象棋教育方面取
得了更令人注目的成绩。培新小棋手南征北战,一年来,已2次以绝对优势蝉联瓯海区的国际象棋团体冠军;在瓯海区2010年体育节上国际象棋其类中,我校:吴璇同学分别获得女子区第一名,李欢欣获得区女子第五名,林依柠获得区男子第三名,陈栋获得区男子第六名,黄丰盛获得区男子第八名。另外,他们分别获得区男子团体第一名,与女子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010年笔者本人获得区棋类优秀指导师的称号。业余时间大力气做课题研究,积极在相关期刊上发表。
自从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国际象棋的普及。校园里已形成浓浓的学棋、下棋的氛围。每个学生都有一副国际象棋,在国际象棋课,兴趣课加以辅导;每年举行多种样式的比赛,以赛促学;利用工、团活动时间给全体教师培训;利用业余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如今,课间休息、学习之余,与同学、亲人杀上一盘,已在培小蔚然成风。国际象棋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优势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家长、学生所认识到并引起重视。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制度,并层层落实,保证了国际象棋教学的优先发展。学校每周安排一节国际象棋必修课;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坚持每年都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还制定了《培新小学国际际象棋星级考评方案》,把国际象棋成绩纳入学生素质报告单,并作为评比“三好学生”及“先进班级”的重要依据;制定了小棋手外出比赛奖励制度,对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一系列制度的出台,进一步保证了小社团国际象棋特色教学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九、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在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方案《学校小社团国际象棋特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我校对校社团国际象棋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如:“如何更有效地激发低段学生对国际象棋的兴趣?”、“如何处理好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实施家校配合,达到家校共育?”、“如何处理好低段学生玩和学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进一步学习、实践、研讨,运用了以下应对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应。
1、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在实验中,我们特别强调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分层次制定教育目标;从尊重学生出发,赏识每一位小学生;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样,不仅调动了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小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使国际象棋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而不枯燥,让小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促使每位小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发展。
2、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纲要》明确指出:“小学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要为“小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一个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定位,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定位,一个符合小学生长远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定位。不言而喻,依据《纲要》精神,重塑小学生教育质量观,创造符合这一理念的高质量小学生教育,是贯彻《纲要》最重要的行动。本着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孩子终身受益出发,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我们边实践,边探索如何在国际象棋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小学生的自信心、受挫能力、团队精神等一些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3、从“面向世界”理念出发。《纲要》的全部内容反映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体现着世界教育共同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认真贯彻《纲要》精神,从“面向世界”的理念出发,在国际象棋教学实践中注重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1)注重教育活动之间的相互渗透。我们把国际象棋与音乐、语言、体育、智力游戏等各类教育因素相结合,自编了大量多样的趣味型的活动形式。(2)注重家校教育之间的密切配合。棋类活动的反复性较大,更因大多家长的不懂,致使很多孩子下棋的积极性被打消。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家园的互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贯彻《纲要》精神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家长工作的开展。(3)注重扩展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纲要》指出:“小学生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此,我们组织教师轮流带着部分小学生去附近社区进行早教宣传服务,我们利用大型版面展示、表演“真人活子”游戏、我和爷爷比下棋等活动,大力宣传了我园的国际象棋特色活动,并连续两年在国美广场与社区协办了“老少同台,共建和谐”大型文体活动汇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