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找春天》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带领学生“找春天”,感受到了春天风光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学情分析 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的情境中体验、 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 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MV导入 二次备课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MV。)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早春的景色。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 天) 二、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2、教师范读课文。 3、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 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同桌讨论学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 ;一朵花藏身后(朵) 四、朗读感悟 1、快速读文,思考:本文是围绕那个字来写的? 学生抢答:“找”。 2、思考: “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 “春天来了”突出孩子喜悦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表达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请学生表演“脱掉“冲出”“奔向”所表示的动作。 3、思考:为什么要寻找找春天? 请学生表演“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所表示的动作。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4、思考:小朋友们找到了那些春天的景物?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小草、野花、嫩芽 小溪(眉毛)(眼睛)(音符)(琴声) 5、男女生对读4—7段。 6、小朋友们能仿造4—7段写一段话吗? 例:微风温暖柔和,那是春天的小手吧? 五、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朗读感悟 1、思考:小朋友们是采用哪些方法找到的春天的?学生抢答:看、听、闻、触。 2、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背诵 习不认识的生字 多找几个同学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重培养学生字词运用的情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 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指导 1、学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①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②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2、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总结全文 1、找春天 板书设计 看到 小花 小草 听到 小溪 丁丁冬冬 闻到 花香 触到 学生观察字形,说出关键笔画的写法
课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教材分析 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