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
16.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兴凯湖旅游,在高速公路路口,他看到如图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100”表示的意思是_____,在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兴凯湖,最快需要_____h。
三、计算题
17.一只空瓶的质量为0.1千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0.6千克,若将0.4千克的另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倒入此瓶时恰好装满。求: ①该瓶的容积;
②这种无色透明液体的密度。
18.西南大道贯穿我市境内通往自治区首府南宁,其中从我市都安县城至南宁路段为高速公路。轿车司机于上午8时正进入“都南高速”入口处时看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
(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乙最快可用多少小时到达南宁? 四、实验题
19.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横梁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m=____g;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2)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________cm3, 则铝块的密度ρ=________kg/m3;
(3)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③①②,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如甲图所示的装置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图乙是用图甲凸透镜在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像,根据成像特点可知生活中的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想要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图象,应该把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一段距离,此时像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若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15cm的位置上,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若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5cm的位置上,此时像与物同侧,得到一个_____、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1.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2)选用的器材; (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22.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_____℃;
(2)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93.5 2 95.5 3 97 4 97.5 5 98 6 98 7 98 … … 温度/℃ 9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那么,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 (3)图乙中,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_____。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_____。 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冷气” 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5)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先确点在用光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现象。 (_______)
(6)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的水的沸点分别为97℃、99℃、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湿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_____。 23.小虎用甲、乙两图中的装置研究声现象:
(1)甲图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发声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同时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
(2)如图乙,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 24.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 ①_____ a.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让其自由往下运动,分别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前半程的距离s1和小车行驶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1 b.测量出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全程的距离s和小车行驶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 C.计算小车在斜面上后半程运动的时间t2和平均速度v2 项目 过程 前半程 全程 后半程 路程s/cm 24 48 24 运动时间t/s 1.2 2.0 3 平均速度v/(v/s) 0.2 0.24 4 分析 ④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小车运动的时间太短,测量较为困难,请提出一条可行方案 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C B D C D B 二、填空题 11.9×103
12.甲 凹透镜 凸透 13.OG 30° 14.温度 15.
16.在此路段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00km/h 1 三、计算题
17.(1) 0.5×10kg/m或500cm(2) 0.8×10kg/m或 0.8g/cm 18.90km/h 0.75h 四、实验题
19.水平 右 54g 20cm 2.7×10 kg/m 偏大
20.同一高度 10 照相机 右 变大 放大 正立 放大镜
21.(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2)一支一端削尖的铅笔;(3)用左手和右手的食指按住铅笔的两端,感觉按笔尖的手指痛.
3
3
3
-3
3
3
3
3
3
22.先快后慢 a B C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
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23.振动 响度 能量 不会 24.v= 减小斜面的倾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