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光练习题8份(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14:05: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2015年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光练习题8份(含答案) 《光》章末测试 说明:本测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多选题)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大 B.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干涉条纹间距越大 C.把入射光由绿光变为紫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D.把入射光由绿光变为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解析 由Δx=Ld?λ知,对于一确定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单色光干涉条纹间距Δx跟波长λ成正比,由c=λf 知,频率越大,波长越小,红光的波长最大,紫光的波长最小.故A、C选项正确. 答案 AC 2.(多选题)一束光线穿过介质1、2、3时,光路如图所示,则( ) A.介质1的折射率最大 B.介质2是光密介质 C.光在介质2中的速度最大 D.当入射角由45°逐渐增大时,在1、2分界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 解析 由题意可知n3>n1>n2,故A、B选项错误;光线由介质1到介质2,是由光密介质进入到光疏介质,逐渐增大入射角时有可能发生全反射,故D选项正确;由n=cv可知C选项正确. 答案 CD 3.如图所示,一 个三棱镜的折射率n=2,其截面为直角三棱镜,∠A=30°,∠C=90°.一条单色光线从空气垂直AB边入射,该光线的出射光线有几 条( ) A.2条 B.3条 C.4条 D.1条 解析 如图所示,光线的入射角为30°,折射光线①从棱镜出射.设折射角为α. ∵n=sinαsin30°,sinα= 22 ∴α=45°,反射光线在BC边上的入射角为60°,大于棱镜的临界角45°.所以光线在BC边上发生全反射,全反射的光线在AB边上的入射角为0°.出射光线②;同时要 在AB边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沿光路反向进行.在BC边上发生反射,在AC边上以45°的折射角射出光线③,并同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在AB边上的入射角为0°.出射光线④,并同时发生反射,此后光线又沿原光路进行.可见,射入棱镜的光线的出射光线有四条. 答案 C 4. 如图所示,只含有黄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柱后,被分成两束光OA和OB,沿如图所示方向射出,则( ) A.OA为黄光,OB为紫光 B.OA为紫光,OB为黄光 C.OA为黄光,OB为复色光 D.OA为紫光,OB为复色光 解析 因为n紫>n黄,故临界角C紫t2,则θ1>θ2 B.若t1t2,则θ1<θ2 D.若t1θ2 解析 通过相同距离、时间长的速度小,其折射率大;入射角相同时,折射角就小,故选项C、D正确. 答案 CD 6. 空气中两条光线a和b从虚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图所示.虚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下图给出了两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右图效果的是( ) 解析 画出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则为发生全反射的位置,画上全反射棱镜,可知B正确. 答案 B 7.如图甲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乙图为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在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 央条纹,丙图为换用另一颜色的单色光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图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B.丙图可能为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C.丙图可能为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D.丙图可能为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解析 根据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入射光的波长越长,同一装置产生的双缝干涉图样中条纹的间距就越大,由题意可确定另一种颜色的单色光比绿光的波长长,因此B、C、D错,A对. 答案 A 8.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和小圆孔做衍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衍射图样,它们的特点是( ) A.用小圆盘时中央是暗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最亮的 B.用小圆盘时中央是亮的,用小圆孔时中央是暗的 C.中央均为亮点的同心圆形条纹 D.中央均为暗点的同心圆形条纹 解析 用单色光通过小圆盘和小圆孔做衍射实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验,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些明、暗相间的圆环,这些圆环达到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光的直线传播所照明的面积,且中心均为亮点,故C选项正确. 答案 C 9.如图是一个14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F、G、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虚线EE1、FF1、GG1、HH1平行于半径ON,O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53,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 ) A.不能从圆弧NF1射出 B.只能从圆弧NF1射出 C.能从圆弧G1H1射出 D.能从圆弧H1M射出 解析 由棱镜折射率n=53可知,全反射的临界角C=arcsin35=37°,从G点入射的光达到G1点的入射角i=C=37°,发生全反射,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 B 10.(多选题)DVD光盘由塑料保护层和信息记录层组成.如图所示,激光束以入射角θ从空气入射到厚度为d、折射率为n的塑料保护层后,聚焦到信息记录层的光斑宽度为a,才能有效获取信息.在保证a不变的前提下,减小激光束照到塑料保护层的宽度l(l=a+2b),则( ) A.须满足sinθ=nbb2+d2 B.须满足sinθ=bn b2+d2 C.在θ和n不变时,须减小d D.在θ和d不变时,须减小n 解析 设折射角为α,则n=sinθsinα=sinθbb2+d2,则sinθ=nbb2+d2,A正确,B错误;在θ和n不变时,减小d,则b会相应减小,l会减小,C正确;θ和d不变时,减小n,则折射角又会增大,l会增大,D错误. 答案 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1.(6分)某同学用大头针、三角板、量角器等器材测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开始玻璃砖的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使大头针P1、P2与圆心O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垂直于玻璃砖的直径边,然后使玻璃砖绕圆心O缓慢转动,同时在玻璃砖的直径边一侧观察P1、P2的像,且P2的像挡住P1的像.如此观察,当玻璃砖转到图中虚线位置时,上述现象恰好消失.此时只须测量出________________,即可计算出玻璃砖的折射率.请用你的测量角表示出折射率n=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当恰好看不见P1、P2的像时,刚好发生全反射现象,此时玻璃砖直径转过的角度θ为临界角,折射率n=1sinθ. 答案 玻璃砖直径边绕O点转过的角度θ 1sinθ 1 2.(8分)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d=0.20 mm,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双缝到毛玻璃屏间的距离为l=75.0 cm,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转动如图乙所示的测量头上的手轮,使与游标卡尺相连的分划线对准如图丙所示的第1条亮条纹,此时卡尺的主尺和游标的位置如图戊所示,则游标尺上的读数x1=________ mm,然后再转动手轮,使与游标卡尺相连的分划线向右边移动,直到对准第5条亮条纹,如图丁所示,此时卡尺的主尺和游标的位置如图己所示,则游标卡尺上的读数x2=________ mm,由以上已知数据和测量数据,则该单色光的波 长是________ mm.

解析 由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出x1=0.3 mm, x2=9.6 mm.Δx=x2-x1n-1=9.34 mm. λ=Δx?dl=9.3×0.24×750 mm=6.2×10-4 mm. 答案 0.3 9.6 6.2×10-4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6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10分)频率为6×1014 Hz的激光从S1和S2投射到屏上 ,若屏上的点P到S1与到S2的路程差为3×10-6 m,那么点P处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设O为到S1和S2的路程相等的点,则PO间有几条暗条 纹、几条亮条纹?(不含O、 P两点处) 解析 单色光的波长λ=cf=3×1086×1014 m=5×10-7 m, 路程差为3×10-6 m,Δrλ2=3×10-652×10-7=12, 即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P点出现亮条纹,而O点处为中央亮条纹, 所以,在PO间有5条亮条纹,6条暗条纹. 答案 亮条纹 6条暗条纹,5条亮条纹 14. (12分)如图所示,ABC是一个透明的薄壁容器,内装液体,当光垂直射向AC面时,光在AB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液体的折射率及光在该液体中传播速度为多大? 解析 设液体的折射率为n,光在里面传播的速度为v,发生全发射的临界角为C, 则由题意知:C=60° 所以n=1sinC=1sin60°=233 又因为n=cv,所以v=cn=32c. 答案 233 32c 15. (14分)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R=10 cm,折射率为n=3,直径AB与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θ1=30°射入玻璃砖的圆心O,在屏幕MN上出现了两个光斑.求这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L. 解析 做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由折射定律知1n=sinθ1sinθ2, 所以sin θ2=nsin θ1=32, θ2=60°. 由图知L1=Rtan 60°,L2=Rtan 30°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所以L=L1+L2=R(tan 60°+tan 30°)≈0.23 m. 答案 0.23 m

2015年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4光练习题8份(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rooq7208r9vfqx3d4pq7px008twst015a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