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措施:解决赤字: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
解决就业:对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扶持高新科技
(5)结果:促使美国经济出现“新经济”现象,是一个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级社会。 【 “新经济 ”】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1) 特征: ①经济持续增长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③物价增幅保持在
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④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2) 原因: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信息技术革命
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成为主要动力
(3)评价:①积极:创造了经济奇迹②局限: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 b.垄断资本依然占支配地位,左右国家政策; c.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 。 (知识归纳)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20世纪) 阶段 经济状况 原因 50-60年代末 黄金时代 70年代 “滞胀” 80年代 走出衰退(复苏) 少开支少印钱 少收税多军费 90年代 繁荣(“新经济”) 消灭赤字、偿还国债、扶持高新产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石油危机、资本主新科技革命、拓展世界市场 义制度基本矛盾、欧洲和日本的竞争 凯恩斯失灵 经济 思想 凯恩斯主义 供给学派 货币学派(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第三条道路) 时任 总统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 尼克松 肯尼迪、约翰逊 卡特、福特 里根 克林顿 【规律总结】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次局部调整 (1)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盛行
(2)19世纪晚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20世纪3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二、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非指令性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及税收等政策调节。
2、表现: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3、影响:
(1)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国有企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二)人民资本主义
1含义:股份公司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2、影响: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经营者革命
1、含义: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2、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崛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 (四)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2.实质:是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3.内容:已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如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为人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
4.过程
①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②20世纪60.70年代达到顶峰
③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5.特点(重点)
①覆盖范围广 ②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③战后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④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⑤社会福利种类繁多 6.评价
积极:①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缓和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 ②扩大社会消费,刺激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局限:①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 ②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了懒汉) ③对投资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知识总结】
主要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重商 主义 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代 核心内容 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自由 主义 自由资本自由经营、自由实践措施 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殖民扩张, 资本家自由经兴衰原因 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需要; 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需要。 适应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经营的需要。 但无法调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使生产有了一定的计划性,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主义时代 竟争、自由贸易 营……,政府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贸易壁垒 凯恩斯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国家干预经济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制,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行业,不同程度推行国有化政策 货币 学派 二战后 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 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子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 两者都反对国家过多的干预经济,为解决“滞涨”提供了新思路; 举例:里根、克林顿政策 供给 学派 二战后 以供给创造需求 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 3、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生产力提高。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③二战后确立雅尔塔体系,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④各国普遍推行福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
⑤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强。⑥欧洲和日本还得到美国的援助、扶植(如马歇尔计划、战争的特需订货)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3)西方福利制度的发展(福利国家发展)
(4)美国出现“新经济”——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5)私人企业经营管理调整。(①人民资本主义;②经营者革命。)
认识:(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