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意思为:深谷大川里,制度总会与外界不同,生长在那里的人民的风俗总与外界不同。 “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意思为:富庶地区的人没有才能志向,是因为他们贪于享乐;贫苦地区的人都重视信义,是因为他们自力更生,乐于劳动。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天命决定一切 C.人定胜天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C.史前文明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 B.人类主宰自然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1.A 2.C [此思想形成于史前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区”,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3~4题。
3.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4.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3.D 4.C [第3题,由题干“内陆海水入侵”“水系联网”“调整农业结构”,可推知当地由于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从而导致海水入侵。第4题,水系联网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反映了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
1
体揭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据此回答5~6题。
5.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6.“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A.①② C.②③
B.②④ D.③④
5.A 6.B [第5题,危害人体健康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6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增白剂、防腐剂等化学制剂。]
在循环经济中,生产过程主要由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正确处置等组成。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步与其代表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 A.第一步—正确处置 C.第三步—减量化
B.第二步—再利用 D.第四步—再循环
8.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A.生产环节 C.回收预处理环节
B.消费、使用环节 D.废弃环节
7.B 8.C [第7题,废弃物用于生产,属于再利用。读图可知,第一步为减量化,第二步为再利用,第三步为再循环,第四步为正确处置。第8题,传统经济模式不注重回收处理,故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回收预处理环节。]
9.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持续发展,条件是________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持续发展。
(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合
理
开
发
和
利
用
自
然
资
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 B.过量开采地下水 C.建立“树木银行”
D.开发利用太阳能代替矿物能源
[解析] 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任一方面没有达到要求,可持续发展都不可能最终实现。学会在事例中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有助于加深理解。
[答案](1)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生态 经济 社会
(3)公平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4)B
[等级过关练]
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读图,回答10~12题。
3
10.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 ( ) A.河南 C.黑龙江
B.广西 D.山东
11.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
A.资源 C.水源
B.技术
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12.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C.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D.该产业链中,主导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10.B 11.D 12.C [第10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利用甘蔗制糖,而甘蔗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与水分,所以它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比较四个省区,只有广西位于我国的南方,所以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广西。第11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影响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限制因素不是资源、技术与水源,而是人们的观念和政策。第12题,该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13.城市可持续发展指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城市长期、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其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甲图是江苏省各市可持续发展差异(柱体高低表示名次顺序)示意图,乙图示意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江苏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可持续发展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
(2)可持续发展潜力排名高于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的城市,除无锡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大,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
(3)要提高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江苏南部城市可持续发展度高于中部、北部。第(2)题,由图例可知,乙图中右侧的柱表示可持续发展潜力,左侧的柱表示可持续发展水平,右侧柱高于左侧柱的城市就是可持续发展潜力排名高于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的城市,主要有徐州、宿迁、淮安、盐城等。影响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科技、社会、资源和环境,相比较而言,这些城市的资源支撑能力较强。第(3)题,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措施可从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应的指标方面归纳。
[答案](1)苏南高于苏中、苏北(南部高、北部低)
(2)徐州 盐城 宿迁 淮安(任填2个即可) 资源丰富(或资源支撑能力较强) (3)招商引资,扩大经济规模,增加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发展科学教育事业;保护和治理环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