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专项训练(6)
材料作文-诗歌类
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远方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以“到远方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写作的一首短诗《我爱这土地》,诗中满怀着作者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首小诗引起了你哪些联想或感悟?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草与花 在五颜六色的盛夏
在山花烂漫的草原 我们不得不惊叹 每一种草居然都能开花
上面这首小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这首小诗引发你哪些思考?请联系现实作文。
要求: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
风可以吹走 一张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会飞的蝴蝶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梦
一颗种子 在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李春风
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 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
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
—— 节选自海桑《连枯枝败叶都是好的》
参考答案
1.答案:
1、诗歌分析:可分三层: ①、远方充满诱惑。 ②、即便不好,也迷人。 ③、远方有幸福追随! 2、立意
主旨:到远方去旅行。 3、深入分析:
我们为什么要到远方去?
因为:远方不仅有我们不熟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而且是人的心灵之寄托、梦想之所在。它昭示着人们去追求理想,探索未知,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在追求远方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意志。
到远方去可以使人们超越现实,找到灵魂的归宿;远方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丰富人的阅历,提升人生价值;远方让人们心存希望、美好,不断走向进步。 4、审题立意误区:
①、忽略关键词——“远方”,直接写“探索”“追求”“目标”“理想”等,有另起炉灶之嫌。应从“远方”写起,时时照应关键词。
②、“远方”是相对于“近处”而言,它首先是空间上的远方,其次才是心灵上的远方。所以写“不必到真正的远方去,只要到达心灵上的远方就可以了”的观点就偏题了。要有适当的解说,或者有空间上的远方写到心灵上的远方,用“也”“既要?也要”也可以. 解析:
心灵携伞而飞
舟在海中思索,思索着帆与锚的取舍:锚驻船于岸,不用与风浪拼搏,但是没有帆,船就是海上的孤岛。船之魂在远方,波涛澎湃处才能见证它的坚毅与执著。于是船收起锚,随风走过万重山,九曲滩……
远方之美,在于新奇。月光静静洒下,秋菊无息盛开。但这近处的场景与远方的枯木比起来已不再皎洁,枯木虽丑但它是心塑的雕像。局限一处,固守一方,天籁之音也会变成靡音滥调。只有把眼光放远,领略新物,生命才不会单调,生活才能不乏独辟蹊径的豪情。 远方的美,在于阅历。徐霞客踏遍千山,其游记被世人称道;孔子云游四海,方成儒家大经。于是,后世乃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固步自封,一心沉醉于自己的安乐窝,终将被人践踏于脚下。后人警示:不可坐井观天呀!
远方之美,在于未知。于是我们去探索。流星在夜幕中撕破了黑暗,地球已不再是人们思维的局限。人们开始着眼于宇宙,从否认天圆地方到摒弃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思维的步伐踏得愈来愈远。远方之美,在于未知。人们甚至为它牺牲生命。罗马的鲜花广场上是真理开起的地方,显耀着那位不怕焚身的科学家对远方的痴狂。
远方之美,在于打破局限。人生于母亲,但始终要脱离母亲。如果人一生下来就重复着先人的活动,活动在祖先的坟墓上,那么世世代代不过是一个人的千世轮回。这样社会不会进步,人类也不能发展。人们正是认识到这一点,知道了自己所处之地很小,地球是数块大陆接连而成的水球。随着航海家的风帆,人们开始惊叹!
于是,我们要到远方去,远远地走。繁星若百合漂浮在黑夜中,银河那边,我们会想去看看牛郎织女。世界偌大,我们当随风奔跑去寻找自己的绚烂人生。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汪国真如是说。到远方去!凝聚了他有力的呐喊。
愿作风筝,蓝天乃是归宿;愿作轻舟,顺流而下,大海就是舞台,远方的远方便是银幕。于是,朋友,我不得不将蒲公英赞美,出生下来那一刻,便随风飘动,结伞而行。蔚蓝的天空下,飞花绚烂,愿您的心灵在伞底与之携行。
远方的呼唤,远方的红颜
“旗亭历历路茫茫,风雪关山道路长。莫道蛾眉无志气,不讲颜色媚君王。”翦伯赞如此赞美昭君,我亦认为,中国古代的女子,因了昭君对远方的追求而扬眉吐气。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心灵的远方,宛如月下清歌花中独舞的佳人,因距离而朦胧,因朦胧而完美。朦胧,故引人探求;完美,故成为代代有志之士心中那一方纤尘不染的净土,成为使他们理想壮怀得以实现、升华的极乐世界。
善琵琶,能诗赋,才华横溢的昭君恰是位有过人胆识和才略、又不肯折节事君的清高女子。清高与才情都是个性的张扬,这样的人必是不甘平庸,心怀壮志。世人眼中的汉宫繁华,在她看来却未必是值得毕生一求的心灵的远方。君不见雕梁画栋,多少壮志在此磨蚀;软尘香风,多少坚毅至此只剩温存;纵然伴幸君王生前万般荣耀,但这并不能成为昭君胸怀天下,名留青史的寄托!远方感召着生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屈原的同乡,昭君同样产生求索人生价值的意识,为心中的远方——那或许遥在天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