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1古代文化常识(一)(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5:16: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代文化常识(一)

(见课时达标P41)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用来任用官员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明朝、清朝时是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解析 孝廉不是秦始皇时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属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而哀帝一般用作朝代末帝的谥号。

B.视事,指古代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中的“视事”一词就是此意。

C.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入葬时分“殓”和“窆”两个步骤,“殓”是尸体入棺椁,“窆”是下棺入土。

D.肉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解析 谥号并非皇帝专有,大臣等人也可以有。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太仆,秦汉时为主管皇帝车辆、马匹的官员,后逐渐转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因和皇帝关系密切而成为亲近之臣。

B.太守,又称郡守,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的长官。 C.左,古代很多官职有左右之分,左右的地位不同时期多有变化。左有“卑下”之意,如“左迁”指降职。

D.士大夫,封建时代泛指官僚阶层。如韩愈《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解析 士大夫也包括没有做官的知识分子。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乡党,指乡里、家乡。

B.“搢”指“插”,“绅”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指把上朝用的笏

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C.“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D.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解析 “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B.讳,加在已故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我国古代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说法。

C.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两相组合,六十为一轮回,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

D.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解析 “十二天干、十地支”错,应该是“十天干、十二地支”。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奉朝请者,有参加朝见的资格。

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举行的祭礼天地的大型典礼。

C.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

解析 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科举制产生于隋朝。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巡幸江南”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请缨,指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解析 “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拜”是“叩拜”之意。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古代对于人的称呼,类型很多,可以直称姓名,也可以称字、号、谥号,还可以称

籍贯、官职。如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是称字。

B.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守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C.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后人因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即用以指屈原。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解析 称杜甫为“杜工部”,这是称官职。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B.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C.江陵,荆州的别称。我国古代许多地名都有别称,如南京叫金陵、江宁,扬州叫江都、广陵,杭州叫临安、武林。

D.赞,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解析 “未冠又称弱冠”错,“未冠”不是“弱冠”,“未冠”指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两汉四百多年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等。 B.解褐,指一般人脱去平民时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借指由平民开始进入仕途。

C.春秋有多种含义,既可指季节,也可指年龄,也可指历史年代,还可指儒家经典。 D.检讨,职官名,宋朝有史馆检讨,掌修国史,明清时隶属翰林院,与修撰、编修同称为史官。

解析 《汉书》记载的是西汉二百多年的历史。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国别体史书。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也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C.休沐,指古代官员洗浴休息的日子。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十日一休沐,即旬休。 D.故事,在古代一般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解析 《左氏春秋》为编年体史书。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1古代文化常识(一)(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sf7r55fiw81m9s40mcz3j4le87moy00jc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