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议论文写作:论证的方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1:07: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议论文写作:论证的方式

“叙”即客观叙述,“议”即主观评价。叙议结合,即把对事实论据的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叙为议设,议由叙生,在“议”中出理。叙议结合的方式有两种: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在中考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以叙代议,例而不议”,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在考场上,我们经常看到,大家常常急于搜索写作材料,而忘记了我们搜集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将“事”和“理”联系起来,使“事”有了“理”来统率,“理”有了“事”来支撑。

另外,不仅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区别,其实议论文中的议论与记叙文中的议论也有区别。议论文中的议论要对事实进行具体分析,甚至是条分缕析般地分析,而记叙文中的议论只需画龙点睛即可。

病例分析 片段一

敬畏文字,要求表达力求完美。

唐朝有个和尚叫齐己,有一次,他写了一首《早梅》的诗让好友郑谷欣赏。郑谷对诗中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斟酌很久,对齐己说:“你既然写的是早梅,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齐己

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叙例简洁、完整)

(问题有二:叙例的重心应调整到修改者郑谷的身上,事例才切合观点;整个段落只叙未议。)

古有一字之师,今有敬畏文字的领袖(叙例的主体不一致,后者应改为诗人臧克家)。

诗人臧克家对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色,原驰腊象”不解,问主席:“‘腊’字怎么讲?”毛泽东反问:“你看应该怎样改?”臧克家答:“改作‘蜡’,似好些,‘蜡象’正好与前面的‘银蛇’映对。”毛泽东高兴地点头:“好,就请你替我改过来。”

(问题同上一段一样。)

名人、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辈。(议论因唐突、空泛而显得无力)【总体诊断】

单独地看,观点、材料表达得都很清晰、明确。在考场上能够找到这两则材料实属不易,看来作者平时很重视积累。

只叙不议是本文最大的问题,严格地说本选段只有观点、材料,没有分析;而对一篇议论文而言,无分析就是无论证过程。

片段二

作文题目:“小议中学生高消费” 中心观点:中学生高消费是极不适宜的。 (以下两个段落是在分析“极不适宜”的原因)

中学生高消费不符合国情(理由之一,也可理解为第一个分论

点)。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概述),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从边远的角度概述)。在这种情况下,高消费是行不通的(议论)。据国家统计,一年里国人用于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钱,能承办两届奥运会(引用数字也属叙例范畴)。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议论)

高消费是一种腐蚀剂(理由之二,也可理解为第二个分论点)。它使青少年挥霍别人的劳动果实,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辛勤劳动的基础上(这句话是在议论,但议论之后,没有跟进契合观点的例子)。而香港“船王”包玉刚家财万贯,却依然以俭治家,每天仍坐公共汽车上下班(香港“船王”的例子不是针对“青少年挥霍”的,另外,举了这个例子,无议论就无法深入证明观点)。

【总体诊断】

这是一个在议论文中写得比较成熟的“夹叙夹议”片段,尤其是第一段基本上没问题。第二段可能由于作者对“青少年的高消费”缺乏深刻的认识,在引例和说理两方都显不足,使内容欠充实,使议论欠深刻。

解决办法

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画龙点睛法:先列举事例时做好铺垫、辅陈,结尾简明扼要地概括观点,达到一语中的之功效。

追尾补衬法:先理后叙,后面的叙事印证前面的说理。

夹叙夹议

珠联璧合法:一叙一议,叙议并举,举例和说理和谐地融为一体。 无论是“先叙后议”还是“夹叙夹议”都要尽量做到:“议”要结合材料对观点作进一步的阐述,或在“议”中对材料作适当的拓展挖掘,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说明观点的内涵。“议”是议论文的核心,“议”的最高境界是“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在形式上,还要写好“由叙转议”、“开始分析”、“叙议过度”、“总结”等句子,使文章在表达上更加圆润。

修改示例 片段一

敬畏文字需要有追求完美的精神。

唐朝有个和尚叫齐己,有一次,他写了一首《早梅》的诗让好友郑谷欣赏。郑谷对诗中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斟酌很久,然后对齐己说:“你既然写的是早梅,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齐己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说完这个故事(开始由叙转议),我认为齐己对郑谷顿生敬意的原因,不单单是字改得好,(由叙到议的衔接过渡)更是对郑谷严谨的改诗态度油然而生敬意(紧扣观点,深入议论)。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就贴近了“早梅”的“早”字(阐释缘由)。郑谷在文字运用中,对好友作品不一谓称好,而是斟酌很久,挑出瑕疵,认真修改(扣住“严肃”概述),这种追求完美表达的行为(回扣观点),堪称古代敬畏文字的典范。

敬畏文字需要有追求完美的勇气。

诗人臧克家对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色,原驰腊象”不解,问主席:“‘腊’字怎么讲?”毛泽东反问:“你看应该怎样改?”臧克家答:“改作‘蜡’,似好些,‘蜡象’正好与前面的‘银蛇’映对。”毛泽东高兴地点头:“好,就请你替我改过来。”这看似是一个文字修改的行为,但,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由现象转入深层分析)。那个年代,人们称毛主席的诗词扫绝千古(交代特殊的背景,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况且,主席的诗词在表意上是说得过去的,由“腊”改“蜡”是修改瑕疵而已(通过修改瑕疵来体现追求完美)。但诗人臧克家,不因是诗词大家的作品就不予计较,更不因领袖至高无上的地位就放弃对文字的完美追求(强调主席是“大家”、“地位至高无上”,更能突显臧克家对文字敬畏之举的不同寻常)。支撑他这种行为的力量是什么,是对表达完美的追求,是因敬畏文字而生的勇气(揭示本质)。

(修改的整体思路:从“文字修改者”角度来谈敬畏文字,从“探究缘由”和“背景分析”的角度对事例展开分析。从叙议结合的角度来看,是“先叙后议”,即在引叙具体事实论据后,再扣住观点进行集中分析,使材料所含内容得以升华,凸显其内涵的深刻道理。)

片段二

中学生高消费不符合国情。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没钱上学。在这种情况下,

2020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议论文写作:论证的方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sq2g7ehot2wkqq4mj6h371qz5d0ci00kp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