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朱子文化 推进养成教育
李玮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重要的文化大师。他一生著作极多,内容广泛,有的是解释儒家经典的,有的是关于哲学的,有的是关于文学的,有的是关于历史的,他的许多优秀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小公民道德建设、《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社会主义品德教育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生平故事、诗词语论及千古传诵的《朱子家训》、《童蒙须知》等涌现出来的许多优秀思想都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教材。
西门小学一直以来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结合朱子理学思想及为人处理、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加强学生行为、学习及道德品行等方面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历史名人,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公元1130年朱熹诞生于福建省尤溪县,七岁随父亲迁往福建建阳,1148年考中进士,1151年任福建省同安主簿,1156年辞官回家,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1178年在江西任知南康军,1195年任侍讲给皇帝讲学,但都因当时朝廷腐败,不到数月即辞官回家从事讲学和著述。孔子和朱子代表着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中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美称,中国之所以文明,正因为国人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而这些传统美德也正是由孔子创立朱熹发扬起来的儒家优秀思想而
建立的,朱熹和孔子一样是受世人所敬仰的。朱熹一生有很多时间是生活工作在建阳,建阳人民更是崇拜朱熹。2008年朱熹还被评为福建十大名片之一。可以说朱熹是中国的历史名人更是福建历史名人,朱熹是国人的榜样更是福建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生平传说,是品德教育的好素材。
《中小学生守则》第三条要求学生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而朱熹小时候有许多传说故事都是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的好教材。如:朱熹四岁那年的中秋节晚上,一家人在赏月,他母亲给他讲嫦娥的故事,父亲指着天对他说:“那是天,那是月亮,那是星星,白天天上有太阳。”朱熹就问父亲:“为什么太阳那么热?月亮那么凉?天上面还有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朱子问天》的故事。朱熹生活在8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那时科学还相当落后,朱熹四岁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能不说是当今学生“热爱科学,勤学好问,乐于探究”的典范。又如朱熹《半亩方塘二度桃》的故事,也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典范。相传尤溪县城水南有个地方叫“半亩方塘”,那里桃红柳绿,景色十分宜人。一天朱熹正对着桃花看得出神,父亲叫他写两句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朱熹把桃字写成了“挑”字。朱熹父亲发现了,说:“心正字正,心不正字则不正啊!”朱熹心里暗自责备自己不该分心,父亲出门后,朱熹把窗子关好。这时窗外风雨交加,朱熹不理窗外的风雨,也不去看杨柳桃花,专心致
志地写了许多个“桃”字,当写完最后一个“桃”字,太阳又出来了,原先被雨水打落的桃花又开满了桃树。从此,《半亩方塘二度桃》的故事就在民间传开了。这个故事虽然带有神奇色彩,但朱熹刻苦学习的精神仍是今天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三、为人处事,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朱熹一生无论是从政还是讲学,他的为人处事,深受后人敬仰,被尊称为“朱子”。他生平的许多事迹都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朱熹从政期间,高度的爱国、爱民、重教精神是《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育的好材料。1162年,宋孝宗要求朝廷内外陈述政见,朱熹就向朝廷提出激烈的抗金主张和三点政见:一是皇帝要学习圣人之道,真心诚意;二是国家要加强战备,抵抗金兵;三是朝廷要整顿纪律,强化对官吏的监督,广开言路。这就充分体现了朱熹的爱国主义精神。1178年,朱熹任之南康军,仅一年他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抗旱救灾,使当地百姓免于流离失所,二是恢复白鹿洞书院,把它办成当时全国最大的高等学府。这又充分体现了朱熹从政爱民和重学思想。
四、一生著作,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好教材。
朱熹一生70年,从政大约9年,其余40多年大多从事讲学和著书。他是宋代著作最多的学者、弟子最多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诗词、著作至今仍然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好教材。如:《朱子家训》中的“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见老着敬
之,见幼者爱之。”“慎乎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忌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学,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所列之训皆是《中小学生守则》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自尊自爱,文明健康,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等养成教育的好教材。同样,朱熹的《童蒙须知》、《训子从学贴》等也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
在朱熹诸多的诗词中,如《劝学》、《春日》、《观书有感》、《苦雨》、《九思》、《庚申立春前一日》等也都是对学生进行珍惜学习时光、热爱大自然、博学多识、一心为民、勤思好问、坚强不屈等教育的好材料。
纵观世界各地,人们正在积极创办孔子学院,国内许多学校也在积极尝试国学经典作品诵读。作为朱子故里——建阳,我们有理由积极发掘朱子优秀文化,充分运用朱子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朱子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呢?结合我校的养成教育,我们从几个方面加强了朱子理学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把道德理想与朱子生平相结合。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初步了解朱熹,知道朱熹是历史名人,是福建的名片,激发学生崇敬朱熹的思想感情。中年级学生初步了解朱熹的生平,会讲有关朱熹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