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自然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此类题型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012年湖南卷则是:请从意境的角度,赏析全诗;山东卷则是: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
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诗的意境,即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一般地说,意境的营造都离不开意象,即意境是有几个意象组合而成的。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的基本步骤或程序:意象+意象特
13
点+情感。①列举意象并不难,诗中都可以找到,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也是可以做到的,不过一定要忠实于原诗,不必作过度夸张联想。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有一定的生活或艺术的感悟力,不过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可以积累一些诸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实例,久之,就可以准确地概括了。③作者营造意境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情,切记千万别忘了分析意境中所体现的作者情感。如:
2012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14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
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
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
15
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人物形象(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
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既可以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在结合诗句中的相关内容来分析证明;也可以从文本出发,逐一分析鉴赏,然后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
(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