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
化学试卷(解析版)
1.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纯净物的是 ( ) A.液氨、液溴、氯水 B.汽油、CCl4、水煤气
C.纯盐酸、重水、酒精 D.冰、干冰、冰醋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专门的化学符号。选项A:液氨、液溴是纯净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主要成分有溶于水的氯分子、次氯酸分子(HClO),水分子(H2O),所以是混合物。选项B:汽油和水煤气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选项C:重水是由氘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D2O;纯盐酸是氯化氢气体(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酒精是乙醇(CH3CH2OH)和水的混合物。选项D:冰是固态水(H2O),干冰固态二氧化碳(CO2),冰醋酸是乙酸(CH3COOH)的俗名,故选D。 考点:纯净物、混合物
点评:对于此种题型,备考方向主要是围绕考纲,识记课本的基础知识 2.根据下列标准,分类合理的是
A.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是否单一,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是否单一,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正确;B、根据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程度的大小,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无关,错误;C、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错误;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概念的分类的判断
3.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NaCl B.酒精 C.H2SO4 D.KCl 【答案】C
【解析】酸类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电离,而碱和盐类在水溶液中火熔化状态下均可电离,故C项符合题意。
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g),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P、Q、R、S的浓度相等 B.P、Q、R、S在容器中共存 C.P、Q的反应速率相等
D.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答案】
1
【解析】
试题分析:A.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P、Q、R、S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B.只要反应发生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故B错误;C.只要反应发生P、Q的反应速率一直相等,故C错误;D.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D。 考点:D
5.下列各条件下发生反应X+Y=XY时,速率最快的是 A.常温下,20mL中含X、Y各0.003mol的溶液 B.常温下,100mL中含X、Y各0.005mol的溶液 C.常温下,0.1mol/L的X、Y溶液各l0mL相混合 D.标准状况下,0.1mol/L的X、Y溶液各l0mL相混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反应X+Y=XY来说,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则A、20mL中含X、Y各0.003mol的溶液,X、Y的浓度为0.003mol÷0.02L=0.15mol/L;B、100mL中含X、Y各0.005mol的溶液,X、Y的浓度为0.005mol÷0.1L=0.05mol/L;C、0.1mol/L的X、Y溶液各l0mL相混合,X、Y的浓度为0.05mol/L;D、0.1mol/L的X、Y溶液各l0mL相混合,X、Y的浓度为0.05mol/L,温度越高,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答案选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
6.与100mL 0.5mol·LNaCl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1
A.100mL 0.5 mol·LMgCl2溶液
-1
B.100mL 0.5mol·LHCl溶液
-1
C.200mL 0.25 mo l·L KCl溶液
-1
D.100mL 0.5mol·LNaClO溶液 【答案】B 【解析】
-1--1-1
试题解析:100mL0.5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0.5mol·L;
-1--1-1
A、100mL 0.5 mol·L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2=1mol·L,故A错
-1--1-1
误;100mL 0.5mol·L H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0.5mol·L,故B
-1--1-1
正确;200mL 0.25 mo l·L K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1=0.25mol·L,
-1-故C错误;100mL 0.5mol·LNaClO溶液中不含Cl,故D错误。
考点:离子浓度的计算
7.对于常温下pH=12的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1
A.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mol·L
B.向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pH=2盐酸后溶液呈酸性
C.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以促进氨水的电离,溶液的碱性增强
+-
D.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使混合液的pH=7,混合液中c(NH4)>c(Cl) 【答案】A 【解析】
+-12-1
试题分析:氨水为弱碱。pH=12的氨水,c(H)=10mol·L,氢离子完全由水电离,所以
--12-1
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mol·L,故A正确;pH=12的氨水加入等体积的pH=2盐酸后,
2
氨水有剩余,所以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酸性增强,故C错误;根据
+-
电荷守恒,pH=7的混合液中c(NH4)=c(Cl),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解、电泳、电离、电镀、电化腐蚀 B.在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
3++
C.用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H2O(沸水)===Fe(OH)3↓+3H D.在Fe(OH)3胶体中插入两电极通电,在阳极附近颜色加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电离不需要通电就可进行,电化学腐蚀时形成原电池的金属腐蚀,不需要通电,错误;B、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硫酸是电解质,所以胶体会发生聚沉现象,产生沉淀,氢氧化铁沉淀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沉淀逐渐溶解,正确;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所以离子方程式中的氢氧化铁不能用沉淀符号,错误;D、氢氧化铁的胶粒带正电荷,所以在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性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金属A投入B的盐溶液中,A溶解 ,说明A的金属性比B的金属性强
- B.氯碱工业和金属钠的冶炼都用到了NaC1,在电解时它们的阴极都是C1失电子
+
C.pH相等①NH4HSO4②NH4C1③(NH4)2SO4溶液中,c(NH4)的大小顺序为③>①>②
2-+
D.常温下,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当溶液的pH=7时,2c(SO4)=c(NH4) 【答案】D
【解析】A错,如铁投入氯化铁溶液中,铁溶解,生成氯化亚铁溶液;
+
B错,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是H失去电子,生成氢气;而金属钠的冶炼是电解
-熔融的氯化钠,阴极是C1失电子;
+
C错,pH相等①NH4HSO4②NH4C1③(NH4)2SO4溶液中,c(NH4)的大小顺序为 ②=③>①
++2--D正确,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c(H)+c(NH4)=2c(SO4)+c(OH),当溶液的pH=7时,
2-+
2c(SO4)=c(NH4)
+-10.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7,A、B在同一周期,A、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
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C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B.同周期元素中A的金属性最强
+-C.原子半径:A>B,离子半径:A>C
D.A、B、C的简单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C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与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可推知C在A、B的上一个周期,又因为A、
B、C原子序数之和为37,A、B在同一周期,若A、B处于长周期,则A、B元素的质子数之和大于37,故A、B、C处于短周期,则A为Na、C为F、可知B的质子数=37-11-9=17,则B为Cl。A、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同主族中HF
3
最稳定,故A正确;B、A为Na,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同周期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C、同周期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
-+
径Na>Cl,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应为:F>Na,故C
-错误;D、A、B、C的简单离子中,由于HF为弱酸,F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11.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1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
-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1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 的△H>-192.9kJ·mo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燃烧热: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甲醇燃烧应生成CO2、H2O,故A错误;B、反应①是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应是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故B错误;C、第②个反应是放热反应,是甲醇转化成氢气的,故C错误;D、CH3OH(l)=CH3OH(g) △H1>0,跟②相加得出:CH3OH(l)+1/2O2(g)=CO2(g)+2H2(g) △H=△H1-
-1
192.9>-192.9kJ·mol,正确。
考点:考查燃烧热的定义、反应热和能量的关系、反应热的计算等知识。 12.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为0.3 mol/(L·min) B.在2 min内用C表示反应速率是0.2 mol/(L·min) C.v (B)=3v (D)
D.v (A)=0.4 mol/(L·min)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所以根据题意可知,B物质的反应速率是0.6mol/L÷2min=0.3 mol/(L·min)。又因为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A物质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min)÷3=0.1 mol/(L·min),选项D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