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条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情,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以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和迅速控制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控制县境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
第三条 组织机构
县疾控中心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任组长,中心主任助理任副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健康教育组、疫情现场调查处臵组、后勤保障组。
第四条 职责 ㈠ 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臵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现场处臵和后勤保障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
㈡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组 流调小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
(1)负责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应急物质准备。 (2)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时完成调
查报告。
(3)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消毒小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
(1)消杀药械的应急准备。
(2)负责疫点、疫区消毒、杀虫工作,按时完成消杀小结。 采样检测小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
负责采样、检测器材应急准备和现场采样、运输和检测,按时完成检测小结。
㈢健康教育组职责 组 长: 成 员:
做好公众卫生知识宣传及热线电话咨询、信息报送、反馈。 ㈣ 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负责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应急经费保障、物质采购、其他后勤保障工作及应急物质回收和消毒处理。
第五条疫情监测
(一)工作原则: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高暴露人群的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病例。
(二) 监测工作内容: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流行病学和暴发疫情监测,认真排查每例流感样病例。
(三)监测重点对象:医院门诊就诊的发热、咳嗽病人;长期从事猪的饲养、运输、屠宰、销售的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来自甲型H1N1流感疫区的人员。
(四)监测网络的设臵:在卫生局领导下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组成全县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网络。
1、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健全病人分诊制度,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和首诊负责制,及时筛查、报告疑似病例和采集咽拭子和含漱液标本。
2、我县一旦发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除积极开展病人救治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处臵外,应立即向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由市级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指导专家小组进行初诊,省专家组诊断,由卫生部组织的人感染猪流感专家进行最终确认。
第六条 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利用现有疫情报告网络实现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及时审核处理报告信息。
第七条 应急处置原则
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领导下,实行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类指导,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臵,及时扑灭甲型H1N1流感疫情。
第八条 疫情预警
根据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点,将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流行阶段和结束阶段。
根据市卫生局统一规定,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和流行的
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甲型H1N1流感流行发生前的阶段。甲型H1N1流感由于其潜在的大流行威胁,必需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因此,应对大流行的准备阶段包括下列两种情况及应急反应级别。
1、蓝色预警,Ⅳ级应急反应阶段: 中国或亚洲国家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2、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反应阶段: 四川或邻近省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二)流行阶段,
1、橙色预警,Ⅱ级应急反应阶段:
临近县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但波及范围相对局限,没有爆发疫情出现。
2、红色预警,Ⅰ级应急反应阶段: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为大流行阶段。 ①我县发现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 ②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
③市卫生局宣布需要实行红色预警控制甲型H1N1流感流行。 (三)结束阶段
甲型H1N1流感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由卫生部门组织专家,并结合卫生部的有关意见判定流行结束。 第九条 疫情应急响应
按照雅安市甲型H1N1流感技术指导专家组提出的疫情预警等级,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等级,直至解除相应预警。特殊情况下我县先按照相应等级予以实施。
(一)Ⅳ级应急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