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19 世纪末。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9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 年或 9 年以上。 ”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
”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5、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6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8
婆罗门。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11 12、战国
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 《学记》。—— 、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13 苏格拉底。——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14 作: 《理想国》。”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教育遵循自然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15 古希腊 —— 亚里士多德。、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16 (首论》 。 )
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17 特。 、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8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19、 20
育》 。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 实用主义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还有强健的体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英国教育家 洛克 24 。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 任务、入学条件、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 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算术、几何、音乐、七艺包括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 (修词、 文法、天文、辨证法)
”)。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8
“癸卯学制 ”)。 1903 1902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29 年的 “壬寅学制”以及年的(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尚书》《礼记》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
”。“诗、书、礼、易、春秋,简称为《周易》和《春秋》 。 (教区学校)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
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34 、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35 。---
--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叫定义,第三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 “以僧为师 ”, “以吏为师 ”。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 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40 学科。。 、杜威是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41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33%。
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具有双重文化属性,45 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47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49 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0 ,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 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 ,二是(设施文化)。
(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 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