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C B D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①“言犹在耳”: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语境是说“关店潮”的论断还在耳边,所以排除含有“沸沸扬扬”的AD。②“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此处形容新型书店发展快而多,用“雨后春笋”合适,因此排除含有“如火如荼”BD。③“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捉襟见肘”: 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此处指行业发展状况不佳,用“江河日下”更合适。④“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浑然天成”: 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语境讲的书店的装修设计,显然用“美轮美奂”。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原句有两处语病:前两分句“店内的设计和布局,灵感源自《溪山行旅图》的触发”,转移话题,即病因是两个分句各有一个主语,分别是“店内的设计和布局”和“灵感”,这样整个句子的话题就不统一。所以应排除CD两项。第二个毛病是句式杂糅。 “灵感源自《溪山行旅图》的触发”,是“灵感源自……”
答案与解析 第1页,共14页
和“由……触发”杂糅在一起,可改为“源自《溪山行旅图》触发的灵感”,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3.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消费升级”是建立在“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基础之上的;而书店“应运而生”是最终的结果。也就是三者之间有先后关系,先伴随“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进而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最后追求‘美感’的书店便应运而生。 故选D。
4~6.D D C 【解析】
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配第——克拉克定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犯了强加因果、无中生有的错误。“所以学术界很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分析有误。“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必然规律和学术界的重视之间无因果关系。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项, 对论证的方法判断有误。具体是“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有误,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论述的;同时,“最后得出了发展第三产业容易陷入产业结构升级误区的结论”有误,文中是指“盲目发展”才易陷入,选项遗漏了前提条件。 故选D。
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
答案与解析 第2页,共14页
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
A项,“就不可能”说法太绝对,“之间”表达不准确,文中的劳动力是从第一、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也就是不是相互之间随意流动,而是有方向性。
B项,分析有误。选项遗漏了条件 “分工范围局限于某个地区”。从倒数第二段“具体讲,在工业化初期到中期,如果分工范围局限于某个地区,则‘配第——克拉克定理’适用于该地区”可知。
D项,选项遗漏条件。倒数第二段最后三行可知“如果一个国家内各地区产业定位不是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而是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都去发展第三产业,结果会怎样?一是各地产业会高度趋同,二是经济发展会脱实向虚”。也就是选项遗漏了“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这个条件。 故选C。 7.B 8.C
9.①材料一简要介绍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②材料二运用数据和图示,直观地呈现有关大数据发展调查结果。③材料三指出对大数据进行商业开发时存在的问题(或大数据“杀熟”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近五年来,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的增加值和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的增速呈现反向关系”的表述太绝对。从“图表1 中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及增速”可知: 2015-2016年,
答案与解析 第3页,共14页
两者成正向关系,而非“反向”关系。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C项,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电商等平台方搜集用户个人资料、购买消费习惯等隐私信息的行为,才导致线上更容易实现“杀熟。即“电商”的行为是“因”,杀熟才是“果”。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针对大数据主题,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的内容。材料一:侧重于介绍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及主要内容:我国数字经济已形成五大聚集区,相关投资增加明显。材料二侧重于运用具体详实的数据和直观的图示,展现有关大数据发展调查的结果,如:中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及增速。材料三侧重于指出“对大数据进行商业开发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多角度提出解决措施,如“监管部门理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堵住监管漏洞,提高违法成本”“ 筑牢安全保护的防火墙,加宽隐私保护的屏障应对措施”等等。 【点睛】
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10.D
11.①“转移工作是在暴雨间隙进行的”, 开篇独立成段,简洁而醒目,突出了转移工作时间之紧、任务之重。②“几滴雨飘落下来,这是又一场大雨将至的前兆。”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紧张气氛。③“半路上,大雨下了起来,豆粒大的雨点打在老王叔的雨衣上,啪啪地响,
答案与解析 第4页,共1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