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关于“板桥道情”的讨论帖,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楼:汪曾祺先生在《故里杂记》里,写到民间艺人怀抱渔鼓,手打筒板,唱《板桥道情》“老渔翁,一钓竿……”
二楼:接着是“靠山崖,傍水漪,扁舟往来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刹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日薄西山。”
三楼:这部是最后,这只是十首送情词中的第一首“派霸”,我上传一幅渔翁图给你们看着。
四楼:多美啊!谁给这幅画起个有诗意的名字呢?
五楼:第二首词是“樵夫”,后面还有“头陀”“道人”“书生”“乞丐”等。 六楼:“头陀”什么人啊?
七楼:《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好像都是头陀……
(1)下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与樵夫的对话。接着孙悟空还向樵夫打听什么地方?他要干什么事?
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闻讯了。”那樵子撇了 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
(2)下文划线的句子是解说“扬州道情”的。请问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道情脱离原先的宗教色彩而回归市井后,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流行。扬州道情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最著名的就是郑板桥所作的道情词,即板桥道情。 (3)根据示例,从“渔翁”唱词中选一句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写一则回复四楼的帖子。 【示例】我选“高歌一曲斜阳晚”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你看,忙碌了一天的渔翁正面对着夕阳的余晖,纵情放歌呢。这种画面与“高歌一曲斜阳晚”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案】 (1)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现在何处?”他要借芭蕉扇。 (2)举例子 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
(3)我选“扁舟来往无牵绊”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你看,夕阳之下一叶扁舟在河水之处悠闲地划过,平静的水面无遮无拦。这种画面与“扁舟来往无牵绊”所创造的意境相
符,词和画都流露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⑴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有这样的情节: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问讯了。”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何处?”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行者道:“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得火焰山,敢是他么?”樵子道:“正是正是,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铁扇仙。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据此答题即可。
⑵ 根据“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最著名的就是郑板桥所作的道情词,即板桥道情”可知这段话运用了举板桥道情的例子,运用了举例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 。
⑶答题要点: ①我选哪一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画面;③ 这种画面与“所选的那句唱词”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什么感情。比如选择“扁舟来往无牵绊”,抓住“扁舟”这个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描述诗句所展示的画面,抓住“无羁绊”体会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⑴ 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现在何处?”他要借芭蕉扇。 ⑵ 举例子 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
⑶ 我选“扁舟来往无牵绊”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你看,夕阳之下一叶扁舟在河水之处悠闲地划过,平静的水面无遮无拦。这种画面与“扁舟来往无牵绊”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点评】⑴此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的篇目都应该认真阅读,包括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应该熟记,做题时,静下心来,按照题干要求,仔细回忆思考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⑶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神秘黑洞终现身!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消息发布】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7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终于在中国上海天文306会议室揭开了面纱,与上海一样,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在同一时间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
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科普一下】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恒星的核心被压缩成一个体积几乎为零的数学点,在那里它有无限的密度,这个点被命名为奇点,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比光速还大的速度才能逃脱出去,因为理论上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逃逸,任何经过黑洞边界的东西,包括光,都永远被吞噬而无法逃脱了。
虽然名字都叫黑洞,但长得可不一样,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黑洞家族也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小不点 恒星级质量黑洞 质量是太阳的几十倍到上百倍 第二类 中等身材 中等质量黑洞 质量大约是大阳的几千倍到几万倍 第三类 巨无霸 超大质量黑洞 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 恒星级质量黑洞太小了,以现有的技术,直接拍到它们的真容几乎不可能。4月10日亮相的主角,是超大质量黑洞。 【热点一】为什么能给不发光的拍照?
这些年,黑洞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想必很多人都已经对它有些了解,恒星级质量的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核心发生引力坍缩而成。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封黑洞形成的具体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是由小黑洞合并形成,也可能是由黑洞通过吞噬物质逐渐形成,还可能是由大量气体物质直接坍缩形成。
黑洞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吞噬一切,甚至光线,如果是孤零零的黑洞,我们真的是没办法采用电磁波手段进行拍摄了。
但通常都有物质环绕在黑洞周围,组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烧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织热的光芒,释放出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吸积盘处于黑洞“视界”的外部,因此发出的辐射可以逃逸到远处被我们探测到。
因此,我们拍摄到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利用其边界上的物质发出的辐射勾勒出来的黑洞的轮廓,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热点二】为什么选择银河系中心和M87星系中心的黑洞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首先公布的是星系M87中心黑洞的照片,银河系中的黑洞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据
悉,在银河系内,人类已发现了20多颗恒星级质量的黑洞,距离我们仍能最近的3400多光年,但为什么不选择这些相对较近的黑洞进行观测,而非要舍近求远选择26000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和5500万光年之外的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呢?这是因为这些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大小,直径相对也较小,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计算表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直径比M87星系中心黑润的视直径要大一些。 【热点三】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
黑洞图像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获得的。E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照片拍摄于2017年4月,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在全球使用8台望远镜进行为期5天的观测结果,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得明亮环状结构,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是5500万年前发出的。天文望远镜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大,一晚上就能收集到2PB(约2000TB)。如此庞大的数据难以用网络传输,必须装到硬盘里,空运到MIT,约半吨重的硬盘在2017年6月交给了凯蒂·布曼博士和她的机器算法团队。
他们不仅需要整合数据,还需要过滤掉大气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噪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原本预计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
(1)关于世界首张黑润照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张照片是首次获得的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今年4月在全球6个城市同时公开对外发布。
B.这张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
C.这张照片的拍摄工具是位于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它们被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
D.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7年4月,天文望远镜拍摄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科学家们过了两年时间才对外公布照片。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就会形成黑洞,黑洞家族有多种类型,本次拍摄的属于其中的“巨无霸”。
B.有很多恒星级质量黑洞距离地球相对较近,但是它们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从地球上观测,张角比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C.科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黑洞也进行了观测,这个黑洞距地球26000光年,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目前它的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
D.布曼搏士将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这样确保了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次黑洞照片拍摄活动参与人员多,调动的科研设备范围广,照片从拍摄到公布经历的时间长。
B.黑洞本体是无法直接被拍摄的,但吸积盘与黑洞发生摩擦会产生辐射,这个辐射可以被探测到。
C.人类对于黑洞的认识,目前还是很有限,比如对一些黑洞的形成原因,科学界就有不同的猜测。
D.“事件视界望远镜(EHI)”尽管具有强大的观测能力,但很难拍到那些恒星级质量黑洞的照片。
(4)请根据文本内容,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
(5)为了能拍到黑洞并保证照片的可信度,科学家们采用了哪些方法?请分点概括。 【答案】 (1)B (2)C (3)B
(4)超大质量黑洞是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 (5)①选择较远的落在望远镜观测范围内的黑洞。②组合8台射电望远镜,形成“虚拟”望远镜。③布曼博士团队精心测试,拆分团队,排除干扰。
【解析】【分析】(1)ACD符合文意,B不符合文意,这张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而不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 (2)A黑洞一般是由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就会形成的,并不是所有的黑洞都是这样形成的。B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而不是比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C与原文相符。D原文中只是说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而不是在全部阶段。
(3)ACD正确。B辐射只有逃逸到远处才能被我们探测到,并不是所有的辐射都能探测到。
(4)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要抓住黑洞的特点:密度极大体积极小、天体和超大质量黑洞与其他黑洞的区别点进行概括。
(5)认真阅读文章,从黑洞和望远镜的选择以及具体的拍摄过程三个方面筛选关键词然后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⑴B;⑵C;⑶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