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1:57: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3 0 0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资料连接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第十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22---24页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提示

本节教学内容是关于0的乘法,及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探求更简便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写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建构数学思想做铺垫。教材选取生活实例为素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例4中教材呈现了两种算法互相对照,体现了做法的多样性。通过讨论交流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例5是因数中间有0,学生独立计算后,要说说计算过程,主要表述0是怎么处理的。例6是因数的末尾有0,通过比较找出简便的竖式写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竖式写法。

难点:能正确计算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例4、例5、例6的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答题纸,合作学习的小白板一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谁家养着小金鱼呢?你喜欢它吗? 生:纷纷举手,喜欢小金鱼。 师:图中的小朋友们也喜欢小金鱼。出示例4课件看看3个鱼缸里共有几条金鱼,计算一下?

生:这两个小朋友来到鱼缸前,一看3个鱼缸里一条金鱼也没有。小金鱼都去哪儿了呢?

师:3个鱼缸里一条金鱼也没有,我们写成乘法算式0×3 ,观察一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因数是0。

师:板书: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以讲故事的形式,说明图意,引起学生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师:大家刚才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好,你能根据图意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师:大家根据问题,交流一下做法,一会儿汇报。 生:学生思考,组内交流算法。 生:汇报做法,用加法,0+0+0=0

生:用乘法计算,0×3=0,就是求3个0是多少? 想一想,

师:0×5、8×0、0×0是多少?

生:独立计算完成,汇报结果,说解题思路

生:0×5表示5个0相加,得0;8×0表示8个0相加,得0;0×0表示0个0相加,得0.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上面的算式结果都是0. 师:对,(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最后交流、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 2.教学例5

师:多媒体出示例5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生:学生的票价为每人3元。 生:一共有102名学生。

师:根据你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生:学生思考,一共需要多少钱?102×3

师:观察一下算式的特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我们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那0在中间怎么办呢?

师:问题提的好,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板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一下,并展示给大家。 生:102×3:102=100+2 100×3=300 2×3=6 300+6=306。 生:学生板演。

1 0 2 × 3 3 0 6

师:小组讨论,因数十位上的0 ,应该怎样乘,积的十位上怎么写。 生:因数十位上的0乘3得0,积的十位上写0。

师:同学们自己完成以下例5的试一试,并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生:板演

2 0 4 × 1 3

6 1 2

师:小结,在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就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试一试答案:612 802 2842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归纳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计算能力。 3.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师:出示教材例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已知条件,每个方队有120人,有9个方队。 生:问题,9个方队一共多少人?

师:思考,列式,看看与例5有什么不同?

生:120×9,例5是因数中间有0,例6是因数末尾有0 师:自己试着算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

1 2 0 × 1 9 1 0 8 0

先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因为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是0,乘9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写0。

1 2 0 × 1 9

1 0 8 0

把120看作12个十,先算12×9,所以把9和2对齐,得出积后,在积的末尾写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师:大家比较一下,说一说哪种书写方式更简单些。 生:第二种写法更简便些。

师:同学们试着完成23页试一试。

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叙述做题过程。 答案:690 740 2240

师:小结算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计算,展示不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第二种方法简便,使学生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24页课堂活动。

第1题:观察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独立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上面一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下面一组是在上面一组的中间加了1个0, 2.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提示学生注意因数中有0的乘法,应该注意的问题,鼓励用简便写法计算。

答案:1. 58 282 110 1008 2442 1010 2. 908×8=7264 580×8=4640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达标反馈 1.口算

43×2= 22×4= 300×3= 430×2= 103×4= 130×3= 2.竖式计算

360×3= 460×5= 308×4=

3.小红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07页,7天看完,这本书共多少页? 答案:1. 86 88 900 860 412 390 2. 1080 2300 1224 3. 107×7=749(页)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谈谈这一节课什么收获?

生:我会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了,在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若没有进上来的数,就在那一位上写0,若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生:我会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归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布置作业 1.口算

302×3= 340×2= 403×3= 2.笔算

第二单元: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ty7w7o24i2i4cw3qiim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