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以工
商管理专业为例
王 利1 陆毅华2 李养良1
【摘 要】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理念不强、实践环节弱化等现象,应从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增开创新创业课程、改变考评制度等方面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理论课程学习,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17(000)014 【总页数】2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高校
0 引言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民族的兴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高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点专业,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和需求质量也不断提高。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1.1 现有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提前制订了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培养方案,大学生按照设计好的课程体系来学习,客观上是合理的、有序的,但对学生来讲,缺乏自主性地学习,缺乏自我管理实践和自我约束。特别是专业老师大多缺乏企业工作的实践,在专业知识讲授时,基本上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前沿性的知识学生知道的不多。对于沟通类课程教学,老师只是教学生方法,缺少和企业接触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缺少必要的能力训练,往往是力不从心,不知道怎么处理。 1.2 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不先进
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全面。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在实际授课时也等同于理论授课,学生对创新创新知识掌握的较为扎实,但实际应用能力差;另外,一些高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只是太多关注具有创业意识和动力的同学,对这些同学如何创办企业给予大力的指导,注重培养成功的创业者,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3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环节弱化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各高校教学依然偏向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最近几年,虽然在实践教学方面,不少高校进行过改革,但效果不大。事实上,理工院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很多人认为,这个专业只是培养管理方面的人才,只要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就能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没有规范的教学模式,经常并课停课调课。
2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途径
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活动如何开展。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必须到位,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对企业工商活动的认识能力。因此,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高校的教育活动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要多样化。
2.1 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要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首先,采用培训和进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参与企业的项目,为自己的课程内容的实效性开展提供保证,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其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可以邀请工商管理方面的专家担任高校教师,来指导学生,定期来校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交流和辅导学生,促使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开展,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企业也成为了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开展有效的实践性教学
首先,要在课堂上引入商务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体验人力资源配置、生产管理、物流过程等商务实践活动。在商务活动中,遇到困难,必须要通过查阅文献、向老师请教和与同学商量。学校定期邀请一些工商界专家来学校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大学生们自己也可以通过学术沙龙、演讲比赛、ERP沙盘模拟大赛,以及参加挑战杯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等等,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实践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当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