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4:04: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师: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今天的语文之旅。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什么“忠言”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容易被采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顺耳”的语言劝告国君,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历史散文。谁能把这个题目读一读?

生:《邹忌讽齐王纳谏》。

师: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接触一篇文章,首先要从题目入手,因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谁来把这个题目的意思解释一遍?

生:邹忌劝告齐王接受他的建议。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关键词来解读课题。这个题目的关键字是“讽”和“谏”,“讽”的意思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不一样。“谏”是专指臣子对君王,下级对上级提建议的。因此,题目包含两部分的意思。哪两部分?

生: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背诵重点段三、四、五段。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提高言量问,生响亮回答:“有”!

(课前告诉学生目标,提醒学生注意,便于有的放矢地学习,是高效课堂必须的要素。) 师微笑: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理解和背诵文章第一步就是“读”。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现在,请大家放开喉咙,尽情朗读。

(生响亮地朗读课文,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不打断,不插话。)

师:从大家专注的神情,响亮的声音我感觉到了“求知若渴”。文言文朗读就是这样,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错一字。下面,检查一下课前预习。

(多媒体):

易读错的字: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燕( )国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集体的朗读,现在我想听听个别朗读。要求是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谁来读呢?

几名同学站起来,一人读了一段。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刚才的朗读? 生1:读的比较流利,男生的声音洪亮。

生2:第三段有句话没读好,应该是“今齐地︱方千里”,她读成了“今齐地方︱千里”。 师:你听得非常仔细。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3:因为它的意思是“现在齐国的领土方圆千里”。

1

师:这位同学根据意思来推测节奏,十分准确。事实上,文言文一般都习惯用单章节词,现在我们一般习惯用双音节词一样。比如曾经学过的“其︱实味不同”一样。

师:语言需要语感,语感需要积淀,而熟读仅仅是走出了积淀语感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就要疏通文章了。疏通文章,也需要抓住关键词句。

(多媒体):文言的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服,穿戴,名词作动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句子翻译: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4、朝服衣冠。

他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5、皆朝于齐。 都到齐国来晋见。

师:从检查词句的情况来看,大家的预习很充分。谁能用三个词语概括故事情节?生1:讽。 师:“讽”是字—— 生2:讽谏。 生3:还有纳谏吧? 师点点头。

生4:是不是还有和徐公比美?课文的一二两段都是写的这个内容。 师:如果压缩成一个词,那就是—— 生齐:比美。

师:对了。这个故事主要以对话为主展开全文。“比美”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的对话?生1:邹忌和妻。 生2:邹忌和妾。

2

生3:还有,邹忌和客人。

师:概括来说,就是“三问”,“三答”。大家看着多媒体读一读这“三问”、“三答”,你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三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生4:邹忌的“三问”问法不一样,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师:都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4: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俊美。 师:很好,那他的问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4:问妻子用“我”,问妾和客用“吾”。

师:据我所知,“我”和“吾”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不统一成一个字呢?

生5:我觉得他与妻子说话,显得很亲昵,而且一大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了镜子之后他非常满意,心里很得意,所以用“我”。他与妾的关系同他与妻的关系不一样,所以应该严肃些,用“吾”就显得比较严肃。

生6:他家来的客人也不像他与妻那样亲近,关系一般,所以用“吾”也比较合适。 师:原来,古人用字有着这样的奥妙啊! 生7:“孰”的位置不一样。 师:说一说吧。

生7:“吾孰与徐公美”,把“吾与孰”并列,我感觉他想知道谁美的心情非常强烈。而问客人的时候,就不能表现得这样强烈,应该委婉一些,就把“孰”放后面了。

师:老师太喜欢你这样很有见地的思考了!大家再读一读这“三问”,琢磨一下,是不是这样?(生自由地读)

师:原来,一个字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会使整个句子表达情感的程度发生变化,这是多重要的发现啊!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1:妻比妾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 师:那就有什么不同吗?

生2:妻和妾的回答都用了反问句,都表示了一种肯定的口气,但妻的回答更肯定些。 师:怎么就更肯定了呢?

生2:“君美甚”就是说“您美极了”,就显得更肯定。

3

师:我们把“甚”放在“美”的前面试一试,会有什么变化?

生3:“君甚美”就显得平淡一些了,不如“君美甚”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地赞美。

师:是呀,在妻子的心里,他的夫君是谁也比不上的。“君美甚”三个字让我们感觉到了妻的热情洋溢,那种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古人用字多巧妙啊,那么,妾为什么不也说“君美甚”呢?

生4:妾的地位跟妻的地位不一样,她不敢那样说。

生5:妾觉得自己地位卑微,对邹忌以及妻有一种胆怯、畏惧的心理,所以她不敢像妻那样亲昵地表达出来。

师:老师很欣赏这样一种智慧的解读。如果说妻子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话,那么妾在畏惧的同时语句还有点迟疑。还有谁想说吗?

生6:客人的回答明显有讨好的意思。

师:真好,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语言的魅力了吧?这个时候,我们也就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声音传达出这些看似相似,其实却有相当大不同的语句了。那就试着用声音传达一下吧。我们可以四个同学为一组,一位作邹忌,其他三位同学分别作妻、妾、客,听一听有什么不同。

(生分组练习,兴趣盎然)

师:哪一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请到前面来。 (生四人分角色演读,声情并茂) 师:谁愿意给他们作一下点评?

生1:我认为他们读得很好,读出了四个人各自的身份。 生2:由于每个人的心理不一样,所以语气、语速也不一样。 生3:有一个同学还加上了表情,显得很生动。

师:精彩的演读、恰当的点评,让我觉得大家对文本的解读很细致。看来,根据人物的身份进入情境,揣摩心理才能读好文章啊。

师:邹忌听了夸赞后,是不是心里就美滋滋的了?他是怎么想的呢? 生:(齐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师:于是,邹忌进行了三…… 生:(齐)三思。

师:对,三思。(板书“三思”)你现在就是邹忌,你会怎样想呢? (生小声讨论)

生1:我觉得他应该想到,也就是得到一个结论,想到自己受蒙蔽了。

师:你太会想了,这才是邹忌呢!是呀,邹忌由妻、妾、客的赞美意识到自己受蒙蔽了(板书:悟己之蔽)

4

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2:大王也像我一样受蒙蔽了吧?我明天要去给大王进谏。 师:真好!你现在是真正的邹忌了。(生掌声响起)

对于一件生活小事,很多人也许就一笑了之了,但邹忌却抓住这样一件小事,完成了一次极为漂亮的进谏。邹忌是怎样给威王进谏的呢?

生:(自由地读)于是入朝见威王……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邹忌把自己的例子告诉威王,并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 师:是呀,这样,邹忌与威王进行了三…… 生:(齐)三比。

师:(板书“三”),通过“三比”,比出什么来了呢? 生:王之蔽甚矣。

师:由“三思”到“三”,由“悟己之蔽”到“推王之蔽”。(板书:推王之蔽) 如果现在要你背这“三比”,你觉得好背吗?你又准备用什么方法背? 生1:好背。抓住关键词“私”、“畏”、有求”。 生2:还有相同句式“臣之……”“……莫不……王”。

生3:家事和国事是相互对应的,拿“宫妇左右”比“妻”,拿“朝廷之臣”比“妾”,拿“四境之”比“客”。

师:这种说理艺术叫什么? 生齐答:“类比推理”。

师:对,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易于对方接受。 自由背诵“进谏”段。一分钟后背诵声音渐小,师检查。

师: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大家就背下来了,声音响亮,清晰,由此看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归纳方法:关键词句,扣住差异;写作手法,对应理解;相同句式,反复诵读) 师:凭借着聪明才智、过人胆识,凭借着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邹忌成功地说出了心里话,那么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进谏吗?

生:(齐)接受了! 师:何以见得? 生:(齐)王曰:“善!” 师:(重复)王曰 生:(声音渐高)“善!”

师:(板书“善!”),味道还不足,王曰 生:(齐,酣畅淋漓地)“善!”

5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udld9u8yc6x2111f20r4n7xz5eecp00bn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