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坟墓。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半落:形容 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一水:一作\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 2、出示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故事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链接”,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咏怀古迹》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咏怀古迹 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6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这两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注释:
⑴汴河:在今河开封,是隋朝时大运河的一部分. ⑵赖:依靠.
⑶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⑷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⑸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⑹不期:难以预料。
⑺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⑻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2、出示译文
(一)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杨广)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二)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王安石的《乌江亭》诗表达了与杜牧诗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看待项羽失败的?
乌江亭 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第7课 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
⑴ 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⑵ 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 ⑶ 千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⑷ 降幡:降旗。
⑸ 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⑹ 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⑺ 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⑻ 山坡羊:元曲牌名。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 ⑼ 峰峦:山峰和山峦。
⑽ 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 ⑾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⑿ 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⒀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⒁ 宫阙:泛指宫殿。
⒂ 兴:兴盛,与下边的“亡”(灭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2出示译文。
(一)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二)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1)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1)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诗词,理解诗词。 三、温馨点击
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张养浩的怀古作品,体会一下他的思想.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元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第8课 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⑴焚书坑: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曾焚毁书籍,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诗即指此而言。 ⑵章碣:晚唐诗人。 ⑶竹帛:代指书籍。
⑷关河:指潼关与黄河。祖龙:指秦始皇。祖龙居指秦的都城咸阳。 ⑸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 ⑹刘项:刘邦、项羽。
⑺京口:今江苏镇江,因临近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孙权曾在此建都,迁都后,于是地置京口镇.
⑻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⑼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⑽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⑾北顾:回头向北望。
⑿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⒀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⒁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2出示译文
(一)坑中的书籍烟消云散的时候,秦始皇的帝业也开始虚空了 ,关河也不能锁着帝王之气的地方 .烧书的坑灰还没有冷,崤山以东各国已纷纷造反,最后推翻秦国统治的刘邦和项羽原来是不读书人.
(二)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