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 民 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 民 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 王利发 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 警 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 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
巡 警 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才能出去打仗啊!
王利发 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
巡 警 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 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巡 警 (接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 (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门口) 巡 警 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 大 兵 屌!
巡 警 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
王利发 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 兵 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 兵 屌!揍他个小舅子! 巡 警 快!再添点!
王利发 (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 兵 屌!(接钱下,顺手拿走两块新桌布)
巡 警 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祸!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 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 警 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
王利发 对!您圣明,我糊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
巡 警 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
15.下列对文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剧本通过难民、穿着破军装的大兵,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
B.剧本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巡警与大兵的对比、难民与王利发的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巡警为王利发打发走了难民和大兵,说明巡警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有着重要作用。 D.王利发“不打发”难民,却把钞票递给巡警、大兵,说明他有欺软怕硬之嫌,也是在动荡社会中无可奈何的举动,作者用批评的笔调表现了他。
解析:选A。B项,谈不上对比,“反映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说法也不正确,反映的是战乱频仍,老百姓受苦受难的现实;C项,巡警打发难民态度强横,打发大兵时却毕恭毕敬,欺软怕硬,根本说不上维护社会治安;D项,“有欺软怕硬之嫌”曲解原文,“批评的笔调”说法错误,作者对其是同情的。
16.请分别从难民、巡警、大兵三个角度概括故事内容并指出社会状况。 (6分)
答:
解析:点出各自所为,指出治安状况。
答案:本段通过难民的央告,巡警的勒索,大兵的蛮横,反映了由于军阀混战造成社会不安的状况。
17.简要分析巡警这个人物形象。(6分)
答: 解析:可根据巡警对难民、对王利发、对大兵等不同的态度总结,分析出其性格的多面性。 答案:首先表现出他的凶狠,他一句“滚!”难民自动散去;其次他狡猾贪婪,他借势两次勒索王利发,打发不了大兵,便主动帮大兵要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5分)
草 绳 沈从文
今天镇上雨水特别好。如今雨又落了整三天。
水再大一点,进了溪里桥洞时,只要是会水,就可以得到些例外的利益。
然而水却并不能如大家的意思,涨到河码头木桩标示处,便打趣众人似的就止了。人人都失望。
桥头的老兵做了梦,梦到是水还要涨……人人都愿意这梦是灵验。
“得贵伯,是有的,”说话的,叫二力,十六岁,同得贵打草鞋为生。这时得贵正在一个木制粗糙轮上搓一根草绳,这草绳,大得同小儿臂膊,预备用来捉鱼。
二力蹲坐在房中的一角,用一个硬木长棒槌击打刚才编好的草鞋,脱脱脱的响。那木槌,上年纪了,在上面还反着光,如同得贵的秃顶那模样。
得贵一只强壮的手抓住那转轮木把,用力摇,另一只手则把草捏紧送过去。绳子这样便越来越长了。木轮的轧轧转动声,同草为轮子所挤压时吱吱声,与二力有节奏的硬木棒槌敲打草鞋声,合奏成一部低闷中又显着愉快的音乐。
“得贵伯,我猜这是一定会有的。”
二力说的是明日河中的大水。若是得贵对老兵的话生了疑惑时,这时绳子绝不搓得这么上劲的。
“我想我们床后那面网应当早补好,”二力大声说,且停了敲打,“若是明天你老人家捕
得一匹牛;——就是猪也好——可以添点钱,买只船;——不,我想我们最好是跳下水去得了一只牛,以外还得一只船,把牛卖去添补船上的家伙,伯伯你掌艄,我拦头,就是那么划起来;——以后整天不是有鱼吃?”
得贵把工作也稍稍慢住下来:“我跌到斤丝潭里去谁来救援?”
二力知道是逗他。却说道:“伯伯你装痴!你说我!我是不怕的,明天可泅给你看。” “伯伯这几年老了,万一吃多了酒一不小心?你能救你伯伯吗?”得贵说了就哈哈大笑,如同一个总爷模样的伟大……然而得贵如今却是一个打草鞋度日的得贵。也许是运气吧。那老兵说是得贵晚运是在水面上,这时节,运,或者就在恭候主人的,是以得贵想起“晚运”,不服老的兴奋着搓绳,高兴的神气,二力也已看出了。
二力伸手去取那葫芦,又捧葫芦摇,继递与得贵,“请喝干了吧,剩得有,回头到她那去灌酒又要少一点,那老苗婆——我想她只会要这些小便宜。”
得贵举葫芦朝天,嘴巴斗在葫芦嘴,像亲嘴一个样。啯弄啯弄两大口,才咽下,末了用舌子卷口角的残沥,葫芦便为二力攫过来,二力开门就走了。
绳子更长了,盘在地下像条菜花蛇。得贵仍然不休息,喝了两口“水老官”,力气又强了。
得贵期望若是船,要得就得一只较大一点的,能住三个人就更好——这正派人还想为二力找一老婆呢。
打了八年草鞋的得贵,安安分分做着人,自从由乡下搬进城整整是八年,这八年中得了沙湾人正派的尊敬,侄儿看看也大了,自己看看是老了,天若是当真能为正派人安排了幸福,直到老来才走运,这时已是应当接受这晚运的时节了。
不久又听到巷口狗乱吠,二力转家了。 “伯,听人说沿河水消一点了。” 得贵听到只稍稍停转手中木轮子。
“我想这不怕,这里天空有星子,西边天黑得同块漆,总兵营一带总是在落吧。” 二力把绳子试量,到三丈长了,得贵还不即住手。
听得碉堡上更鼓打四下,何处有鸡在叫了,得贵的手还在转轮木把子上用劲转。轮子此
时声音已不如先前,像是在呻吟,在叹气,说是罢罢罢,算了吧,算了吧……
为了老兵的梦,沙湾的穷人全睁眼做了一个欢乐的好梦,但是天知道,这河水在一夜中的消退!老兵为梦所诳——他却又诳了沙湾许多人。河里的水偏是退得那么快,致使几多人在第二天原地方扳罾也都办不到,这真只有天知道!老兵简直是同沙湾人开了一个大玩笑,得贵为这玩笑几乎累坏了。
从此那个正派人还是做着保留下来的打草鞋事业,待着另一回晚运来变更他的生活……
(节选自《蜜柑》,有删节)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雨势,具有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本来雨势很大,应该给沙湾人带来额外的收益,这正是下文得贵和二力搓草绳的原因。
B.桥头的老兵是一个善卜者,他做了个梦,梦到水还要涨。这梦是一个人人都期望的梦,人人也都愿意这梦灵验,以便得到额外的利益。
C.小说中细节描写逼真细腻。得贵举葫芦朝天喝酒的描写,形声兼具。特别是“末了用舌子卷口角的残沥”的细节,活画出嗜酒如命的酒鬼形象。
D.老兵说得贵晚运是在水面上,得贵也坚信自己会有晚运,这是得贵赖以维持生活的一点精神寄托,因此,得贵与二力期盼雨大,奋力搓绳。
解析:选A。B项,“桥头的老兵是一个善卜者”于文无据,从前后文看,老兵与得贵一样,也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C项,得贵不是“嗜酒如命的酒鬼”。D项,“是得贵赖以维持生活的一点精神寄托”说法言过其实。
19.结合小说有关内容,概括得贵和二力形象的共同点。(6分)
答: 解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的相同点,要抓住他们共同的生活和愿望,体会他们的性情。他们师徒二人都吃苦耐劳,都对生活充满希望,希望水大一些,有个意外的收获。 答案:他们能够吃苦耐劳,为了生计和渺茫的希望,使劲搓草绳;在艰苦的生活中,他们能够开心地生活,乐观向上;他们希望有个意外收获;他们代表的都是本分善良的穷苦沙湾人。 20.结合全文,探究题目“草绳”的好处。(6分)
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