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18:59: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鲤鱼网(www.iliyu.com)

问题,是我们党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党面临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性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面对着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觉醒、伟大创造的产物,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实践孕育着理论,也检验着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回望近代中国的历程,面对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多少主义和主张都出场了,又都破灭了;多少道路和方式都探索了,又都碰壁了;多少组织和政党都登台了,又都谢幕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指引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开创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余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历经时代砥砺和历史检验,而愈益迸发出真理光芒的关键所在。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这个问题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有成功也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深刻地启示后人:一方面,要开创我们的事业,就必须进行这种探索与实践;另一方面,进行这种探索与实践绝非易事,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主要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关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

- 5 -

鲤鱼网(www.iliyu.com)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它始终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人类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深深植根中国大地,着眼解决中国的问题,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中国化的表达,汲取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一句名言。的确,伟大的理论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以真理的光芒照耀了世界,更在于它对实践实现了正确的指导。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未来的实践还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我们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才能对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作出科学回答,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的事业,需要共同的奋斗;共同的奋斗,需要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必须形成能够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起来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兴盛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斗。

它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一系列严峻考验、从容应对一系列重大事件、胜利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予的信念力量和指导作用。在未来新的征途上,只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我们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对这些重大意义的认识中,我们就进而能够理解,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绚丽多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个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它,充分发挥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首先就要对它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部工作的主题,成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因此,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来深化、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把握了这个主题,也就把握了这个理论体系的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既要理解它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还要理解它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这样,我们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这个理论体系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

“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出“新话”,这是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的科学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弘扬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用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同时,这一理论体系也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就把握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把握了这一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6 -

鲤鱼网(www.iliyu.com)

还应当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贡献。它们既面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既贯穿了共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构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其中,科学发展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又准确把握时代新变化和中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用一系列新的思想成果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把握了这个理论体系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一以贯之、接力推进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始终不渝地坚持。同时,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在前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在科学认识的前提下勇于创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伟大的事业催人奋进,科学的理论深入人心。我们要自觉坚持、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深度阅读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是什么让老百姓得实惠(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③) ——怎么看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满棚棚生绿满架架菜,侯沟门旧貌换新颜。泉眼眼那个有源大树树有根,科学发展让庄户人得实惠……”革命老区延安市安塞县侯沟门村村民自编的具有浓郁陕北风情的信天游,颂扬了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村里的新变化:蔬菜大棚改造了,窑洞翻新了,道路拓宽了……

安塞县是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集中力量办理了一系列实事,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可以说,安塞县的新变化,是2008年9月以来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剪影。实际上,无论是广大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对于为什么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及怎样使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取得成效,都十分关心。

怎样理解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前不久,由人民网承办的“学习与实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网站推出了一款FLASH网络互动游戏,以“树”象征正在蓬勃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网友可以“亲手”种一棵,还可以留言鼓励它茁壮成长。这个小游戏用新颖的手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吸引了众多网友。截至目前,网友种下的“科学发展之树”已达到8000多万棵!这一仍在不断增加的“天文数字”,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广大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同和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高度关注。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任何真正科学的理论都不是被束之高阁、藏之名山的学说,而应是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指南。科学理论只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学习、所掌握,才能真正转化为活生生的实践,转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开启智慧,实践成就事业。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的党。在党的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在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党内实际情况的需要,利用一段时间,在全党或一定范围内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破解工作难题,推动事业发展,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比如,1998年11月,开始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0年12月,开始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2008年9月,制定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决定全党学习实践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自上而下分三批展开,每批时间半年左右,到2010年2月基本完成。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经验的又一次创造性运用。

- 7 -

鲤鱼网(www.iliyu.com)

万众一心,其利断金。要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落实好、实现好,关键是要把全党的思想武装好、统一好。而要武装好、统一好全党思想,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其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坚定性。这是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特别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工作。这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60年,拥有7000多万党员,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些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推动科学发展、解决切身利益问题有更多的期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努力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兴办一些顺民心、合民意的实事好事,必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科学发展具有更加广泛、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这是顺应人民新期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步骤。

怎样看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取得的成效?

目前,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进入进一步巩固扩大成果的阶段;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从总体上看,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已有10个多月的时间了,那么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

2009年2月,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了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成效。4月份以来,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召开部分中央企业、部分省区市、部分高等学校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座谈会,总结了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前一阶段的工作。7月,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进一步回顾总结了学习实践活动前一段的情况。总体上来看,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各自实际,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组织广大党员参加,认真推进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并精心组织“回头看”工作,认真开展自查、抽查,应该说在提升认识水平、推动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知识点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主要原则和步骤阶段 (一)目标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 2.解决突出问题。 3.创新体制机制。 4.促进科学发展。 (二)主要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 2.突出实践特色。 3.贯彻群众路线。 4.正面教育为主。 (三)步骤阶段 1.学习调研。 2.分析检查。 3.整改落实。

- 8 -

搜索更多关于: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的文档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v0cf479cv9uewu2soc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