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投身教科研
在投身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必将带来种种困惑,困惑带来教研话题,教研促进教学、成就名师,不断提升职业境界。而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拥有不同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无疑,在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教、学、研结合,需要磨练,如: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在反思性教研中升华。
教学积累。搞教研是一件苦差事,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文献资料、读书笔记、教后思、教学随笔。作为每月一笔开支,自费购买书籍、订阅期刊应成为我们的习惯。
教学反思。叶澜老师说: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身边不少名师将“做读书笔记,记工作日志(教后记),写教学随笔”成为每日的工作习惯。
论文写作。写文章是一般教师到名师不可或缺的关卡,离不开我们的大脑与双手,一线教师的写作不应该仅仅为功利目的,更重要的应一种积累、一种提升,一种充实。
挑战自我。名师是在艰苦环境或自设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把每一次挑战当成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遇。几年来,我坚持开公开课、做讲座、写论文、做课题,正是这一次次的挑战与机遇,给了我学习、提升的空间。
4克服职业倦怠的要数整合
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国家的基础教育任务,是我国教育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常年披星戴月,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更应该得到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但是,如果尊重只是口号,保障只是难以兑现的承诺,教师只能带着高尚的职业光环在不断期盼中不断失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重教一直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国还专门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对人民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义务教育法》也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要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作为社会及政府部门,首先应对教师多一些理解与支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氛围,努力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多为教育、教师办实事。周宁各校都有两位名誉校长,一位政府领导,一位乡贤企业家,确实为周宁的教育办了不少实事。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为教师的工作与生存状况履行职责。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政策上支持鼓励在育人、教学、教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者,能否给中学教师设立更高的职称级别,如正高级;在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进城考核、职务提升方面做到客观公正;注意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农村中小学校有所倾斜,体现教育公平;在关注教师的业务工作同时,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
作为学校,应通过构建和谐校园,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 践行“行政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加大力度;对教师多一些人文关怀。
一、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挫折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每逢考试结束,学校都会进行总结,奖优罚劣。对于考得差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以鼓励为主,批评辅之,惟恐刺伤他们受伤的心。而教师也是凡人,因此,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也应该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
二、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周宁二中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作为周宁边远地区的唯一农村完中,该校近年引进一批来自省内外的年轻教师,迎新的日子,校长亲自驾车到县教育局迎接,每逢中秋、元旦等节日,学校都要宴请青年教师,主要领导亲自作陪。同时经常组织他们到周围观光、考察,并及时把学校的教育理念灌输给他们,从而使青年教师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
此外作为教师,除了自身努力以外,还应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如多参与社会活动,拓展交际圈;多与社区邻里保持联络,获得理解及尊重;多与同事联系,分享教学经验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