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兼容、理论与政策兼纳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是法学类专业民族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民族学科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中国的具体情况下形成的一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支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社会科学。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他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的科学。同时,又是正确解决和处理显示民族发展及民族关系问题的途径、方式、方法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基础、为主干内容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倡导下,在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学科在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还将做出应有的贡献。国家对于此类专业的发展大力支持,提出了很多政策鼓励此类专业的发展,包括在在师范院校和民族院校设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师范专业,培养培训民族团结教育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研究方向:中原少数民族研究;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与政策;世界民族问题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民族
观,熟悉民族工作,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宣传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此专业毕业生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正确的学术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面较高层次的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的学校目前有21所。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选择了其中几个院校作为例子:
就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作为一个纯理论的专业其就业形势一般,但就业范围比较广。根据上面的培养目标中也可得知毕业生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宣传或管理工作。甚至能胜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方面较高层次的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中国具有56个民族,由于频繁的迁徙和聚居使大多数民族的特色渐渐趋于统一。但各民族的风俗等特点还是会有所不同。这需要很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的人才进行研究,将马克思主义与各民族风俗习惯相结合,在满足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制定各民族的政策以及民族间的政策等。主要就业方向:
1、考公务员,进入党政机关:在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统战、宣传等部门从事管理、研究和咨询及相关工作。不过这样的岗位一般是比较少的,但是这个学科的学生也比较少,因此考上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2、继续升学,到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或者硕士毕业担任学校辅导员,这样的岗位需求也是比较少的,如果从事教学的话基本上博士起步,辅导员硕士基本就可以了
3、新闻出版。毕业生毕业后也有机会进入新闻出版社,从事新闻编辑等工作,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编辑在少数民族发生的各类事件进行合理解说分析。
4、通过招聘会进入其他各类企业,现在很多毕业生找的工作基本与所学专业无关,只要有能力,完全可以不找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是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下图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平均薪酬。
院校分析
院校排名
这个学校排名是按照民族学这一一级学科的评估结果排名的,而且学科评估是根据某些数据进行排名的,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有一些学校没有参与评估。
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这一专业的学校有21所,没有该专业详细排名,只能参照学科评估结果进行大概排名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