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儿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可分为 , , , , 五个方面。(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生长所需,排泄消耗) 7、维生素可分为 和 两大类。(水溶性,脂溶性)
8、婴儿的喂养有 , , 三种方法。(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三、单项选择题
1.哪种食物成分是机体供能的最主要来源:(A)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矿物质 E维生素 2.婴儿每日需要的总能量为: ( B )
A420kJ/kg B 460kJ/kg C490kJ/kg D 530kJ/kg E 550kJ/kg 3.一般主张应在生后多久开始添加辅食 ( C ) A2月 B3月 C4月 D6月 E8个月 4.哪项是小儿特有的能量需求 ( C )
A基础代谢 B食物的特殊动力学作用 C生长发育 D活动所需 E排泄 5.下列添加辅食原则中,哪个是错误的? ( B )
A由少到多 B需要时可几种一起添加 C由稀到稠 D由一种到多种 E由粗到细
6.体重5kg的婴儿,人工喂养时每日需要的牛奶和水量为: ( D ) A5%的糖牛奶550ml,水200ml B5%的糖牛奶550ml,水750ml C8%的糖牛奶550ml,水200ml D8%的糖牛奶550ml,水750ml E10%的糖牛奶550ml,水200ml
7.母乳喂养的优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D)
A热量高,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适合婴儿消化能力 B钙磷比例(2︰1)适宜
C所含蛋白质约2/3为乳白蛋白,凝块较小 D含铁量高,不易贫血
E含乳糖量多,且以乙型乳糖为主。 8.一般小儿完全断乳的时间是: (C )
A 6-8个月 B 8-10个月 C 10-12个月 D 12-18个月 E 18-24个月 9.开始给小儿添加鱼肝油的时间是: (B )
A生后即给予 B出生2-4周 C 1-3个月 D 4-6个月 E 7-9个月 10.引起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C)
A先天不足 B疾病影响 C喂养不当 D长期腹泻 E长期发热 11.营养不良患儿最先出现的表现是:(B)
A皮下脂肪减少 B体重不增 C消瘦 D肌肉松弛 E运动和智能发育落后 12.营养不良患儿哪个部位的皮下脂肪最先减少?(B) A面部 B腹部 C躯干 D臀部 E四肢
1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 A四肢-躯干-腹部-臀部-面颊部 B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部 C腹部-躯干-四肢-面颊部-臀部 D躯干-四肢-腹部-躯干-面颊部
14.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时,最常见维生素缺乏的是 ( A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15.引起婴幼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C)
A饮食中缺钙 B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C缺乏维生素D D甲状旁腺素缺乏
9
E缺乏维生素A
16.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E)
A肾脏合成 B肝脏合成 C甲状腺分泌 D食物获取 E紫外线照射皮肤生成 17.下列哪项预防佝偻病的措施是不妥的?(A)
A婴儿期多服用钙剂 B多到户外晒太阳 C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D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 E冬季肌内注射维生素D10万-20万IU一次
18.下列哪项是佝偻病患儿骨样组织堆积的表现?(D) A肋膈沟 B鸡胸 C“O”型腿 D手、足镯征 E颅骨软化 1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O”型腿的表现见于:(D)
A 3-6个月小儿 B 8-9个月小儿 C 10-12个月小儿 D 1岁以上小儿 E任何年龄段小儿 20.预防维生素D中毒的关键措施是:(D)
A定期测体重 B定期测血钙 C间断应用维生素D D严格按医嘱用药 E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中毒症状 21.维生素D缺乏的患儿发生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是:(B)
A饮食中缺钙 B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C尿磷增加 D尿钙增加 E骨骼钙化增加 22.手足搐搦症患儿发生惊厥时首先要做的是:(D)
A应用止惊剂 B应用钙剂 C应用呼吸兴奋剂 D保证呼吸道通畅 E吸氧 四、多选题
1.母乳喂养新观点、新方法有:(ABCDE)
A.后半小时内开奶 B.喂母乳前不要先喂糖水 C.母婴同室,按需授乳 D.一般不必再加水 E.断乳时间可适当延长 2.辅食添加的意义有:(ABCD)
A补充乳类不足,保障小儿营养需要 B锻炼小儿的消化能力 C锻炼小儿的咀嚼能力 D由流质饮食向固体饮食过度 E母乳与牛乳喂养添加辅食程序一样 3.指导产后母乳喂养,下述哪些正确?(ABDE)
A越早开奶越好 B乳母要树立自己喂孩子的信心 C新生儿早期应养成定时喂奶的习惯 D每次哺乳15-20min E一侧乳房吸空后再吸另一侧 4.佝偻病活动期,4个月小儿可有下述哪些表现?(ABD)
A枕部脱发 B多汗、夜惊 C出牙延迟 D囟门扩大 E“O”形腿 5.低钙惊厥的特点有:(AC)
A无热性惊厥 B多见于6个月至4岁 C惊厥屡发屡停 D一次病程中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 E多由“上感”引起
6.下述那些为佝偻病“O”形腿表现特点?(ABDE)
A站立时,两膝关节距离加宽 B在小儿会走路后发生 C属骨样组织堆积引起 D X线骨皮质内侧有明显增厚 E重者会影响小儿步态 7.预防佝偻病应多晒太阳,下述哪些方法正确?(BCD)
A冬季可在窗内晒太阳 B应尽早使小儿有户外活动 C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达到1h以上 D应尽量使皮肤直接接触紫外线 E夏季应使小儿在中午晒太阳 8.下述哪些属低钙惊厥表现特点?(BCD)
A属于热性惊厥 B惊厥屡发屡停 C惊厥发作间歇期如常 D多见于2岁内小儿 E多由“上感”引起
9.下述哪些为低钙惊厥的止惊措施?(BCD)
A立即吸氧、防止舌咬伤 B立即针刺“人中”穴 C注射苯巴比妥钠 D静脉补钙 E注射维生素D
10.低钙惊厥应用钙剂的方法,下述哪些正确?(ACDE)
A采用静脉补钙法 B紧急情况下10%糖酸钙静脉快速推注 C药液不能漏出血管外 D 10%糖酸钙+10%糖水稀释后慢慢静脉推入 E注射钙剂,不选择额前正中静脉 五、简答题:
1、营养不良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10
答:
①营养性贫血,常见为缺铁性贫血;(1分)
②微量营养素缺乏,多种维生素缺乏,以维生素A缺乏为主;还可伴磷、镁、铜、硒缺乏。(2分) ③其他: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可并发多种感染;自发性多糖。(2分) 2、引起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日光照射不足;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③生长速度快;④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⑤其他疾病或药物作用。(每项1分) 六、论述题:
1、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1)母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比例(1:3:6),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含微量元素锌、铜、碘较多,铁含量虽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却高于牛乳5倍。(3分) (2)母乳易消化、吸收和利用。其含清蛋白多; 含不饱和脂肪酸多; 含较多的溶脂酶,这均有利于消化、吸收和利用;含乙型乳糖,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故母乳喂养儿消化不良发生率低.(4分)
(3)可增强婴儿机体的免疫能力.(1分) (4)温度适宜,经济方便,几乎无污染.(1分)
(5)可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可刺激子宫收缩与复原,减少卵巢癌的发生. (1分)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骨骼畸形有哪些?
答:1、头部:头部畸形,如:颅骨软化,方颅,出牙延迟,囟门晚闭;
2、胸部:胸部畸形,如:肋骨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肋隔沟轻者表现为肋外翻; 3、四肢:手腕踝部的“手镯”“脚镯”,下肢的“O”形腿或“X”形腿; 4、其他:脊柱的后突或侧弯,扁平骨盆或三角骨盆。 七、病例分析 1、[病例] 患儿,女,1岁。 主 诉:多汗,易惊3月。
现病史:自入院前3个月起,患儿出现多汗,睡觉时出汗更明显,常常湿透枕巾。逐渐患儿易惊,稍有声响即惊醒,并哭闹不止,此症状在夜间更明显,患儿白天玩耍正常,吃奶好,大、小便均正常。患儿系母孕35周早产,11月出生,因没有母乳,人工喂养,至今未添加辅食。
体格检查:T 36.2℃,P 108次/分,R 30次/分,Wt 5k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方颅,颅后枕秃(+),前囟1.5cm31.5cm,平坦,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胸廓肋缘外翻,串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脏肋下1.5cm,质软,脾脏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尿、粪常规:(-) 3.ALP:300U/L
4.电解质: Na135 mmol/L ;K 4.0 mmol/L ; Ca1、写出诊断; 2、写出诊断依据: 3、处理: 病例答案:
一、诊 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1
+
+
++
1.2 mmol/L
二、诊断依据: (一) 病史特点
1.患儿系母孕35周早产,冬季出生,户外日光照射不足。 2.人工喂养,未添加辅食,维生素D摄入不足。 3 .多汗、易惊,夜间更明显。 (二)查体特点
1.方颅,颅后枕秃。
2.胸廓肋缘外翻。 (三)实验室检查特点
1.ALP:300U/L 明显升高,Ca2+ 1.2mmol/L降低。 2.尺、桡骨正位片显示临时钙化带模糊。 三、治 疗: 患儿治疗经过:
每日静脉点滴10%葡萄糖酸钙10ml, 3天后,肌肉注射维生素D330万单位,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五、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一、名词解释
1.正常足月儿: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大于28周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3.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或以上出生的新生儿。
4.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有婴儿。
5.新生儿窒息:指新生儿在娩出母体后短时间内因未能建立有效的自主呼吸而出现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无呼吸或呼吸不规则,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6.中性温度:为能使人体维持正常体温且氧及能量消耗最低的环境温度.
7.新生儿黄疸:指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
8.生理性黄疸:于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4天自然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最长可延迟到4周,一般情况良好。 二、单选题
1. 轻症新生儿硬肿症的最主要治疗是(A) A.逐渐复温 B.应用抗生素 C.加强喂养供给热量
D.补液纠正酸中毒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 新生儿肺炎早期最主要临床特点是(D) A.发热伴剧咳 B.气急伴鼻扇
C.肺部密布细湿罗音 D.反应差,口吐泡沫 E.X线摄片正常
3.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最正确的是(E) A.肺泡壁嗜伊红透明膜附着 B.宫内吸入羊水中上皮细胞形成透明膜 C.宫内感染导致肺部炎症渗出 D.孕晚期给孕妇用激素治疗
12
相关推荐: